不牵不累您走了

汕头日报 2020-12-12 02:43

■ 王永章

2020年11月17日下午4时多,一位失联十几年的老邻居来看望妈妈。然而,这位邻居看到的场景却是,花圈、挽联、灵堂……妈妈一个小时前刚刚走完她九十岁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

41岁守寡,将5个孩子培养成才

母亲曹玉兰出身商贾之家,从小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好学上进。遗憾的是,家里没有让她上学。每天看着身穿校服的女生进出学校,她徒有羡慕之情、叹息之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帮父母干家务、学针线的过程中,她从能文能商的父亲和叔叔那里偷偷地学,悄悄地记,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玉匣记、三侠五义等也记得很熟。谚语、歇后语更是装了一肚子,直到耄耋之年,不论什么场景出现,相应的俗语她张口就来,反应之神速,运用之贴切,每每引得众人前仰后合,夸赞不已。没上过一天学,41岁就守寡的妈妈,凭着一手女红技艺,把我们5兄弟姐妹都培养成了知识分子。

一辈子最怕欠人情

母亲一辈子最怕欠人人情。前文提到的那位邻居,妈妈生前一直叫我设法找到他“还债”。事情是这样的:那位邻居是北房奶奶的儿子,在中药厂工作,偶尔会拿点山楂丸之类的给我妈妈。后来因为多次搬家,我们之间失去联系。妈妈却一直惦记着,觉得欠了人家的情却没机会还。前些时候我爱人在街上碰见那位邻居,告诉了妈妈,妈妈就嘱咐我们一定要去“还债”,临终前几天又一次交代“还债”的事,我和爱人带着礼物去看望了这位邻居。回来后我们告诉妈妈:您再也不欠谁的了!妈妈听后一副踏实坦然的样子。谁知,当这位邻居来看妈妈时,却是本文开头那一幕。

几十户老邻居联名来信问候

妈妈向来乐善好施,不求回报。“哪怕自家的油缸倒,别人家的水缸也要扶一扶。”这是妈妈常说的一句俗语,现实中她也是这么做的,街坊邻居对此有口皆碑。妈妈70岁那年随我来汕定居。过了半年,西宁几十户老邻居联名来信问候,有些邻居不会写字,别人代为签名后摁上自己手印,他们希望妈妈回去继续做他们的邻居。妈妈给邻里留下的好印象由此可见一斑。在汕居住十多年后,6年前,妈妈执意叶落归根回到了老家。不想3年后小摔一跤,骨裂,卧床,坐轮椅。

在家里为汶川地震罹难者默哀

凡人小事上妈妈拎得如此之清,国家大事上更是毫不含糊。“大人盼的是天下无事,小人盼的是自家无事。”这也是妈妈常说的一句话。2008年5月,我们决定让辛苦了一辈子的妈妈去香港旅游一趟,可是,各种证件都办好,正待成行之际,汶川地震发生了。妈妈立刻让我们取消旅游。问她为什么,她含着眼泪,声音颤抖地说,国家遭了这么大的难,正在办丧事,我哪有心情去旅游?!无奈只好“退游”。国家公祭日那天,电视在直播,她严肃地叫起沙发上的我,说,对着电视,低头,默哀!此后不久,一辈子没工作的妈妈又通过姐姐单位海棠中学,向灾区捐款300元。

一挥手,一秒钟,不牵不累就走了

妈妈常说,千修万修,死路难修。而她一生的结束仅仅是一挥手一秒钟。11月17日那天,4位姐姐围在妈妈床边,高高兴兴磕着瓜子聊着天。这是妈妈腿部摔伤卧床3年来不很常见的情景,因为三姐早已定居汕头。谁也没想到,这竟会是母女永别的一天。此前我刚刚陪伴了妈妈19天,觉得“没事”后才回汕头上班。陪伴期间,我给她熬过茶,喂过饭,揉过背,买了两套内衣内裤……那天妈妈想喝我熬的茶,三姐去熬,熬得很香,妈妈说,与我熬的一样。聊着聊着,忽然,妈妈快速挥了一下手,然后闭上了眼睛……这一闭,却是永远。

妈妈就这样干净利落、不牵不累地走了。

一生像首悠长动人的歌

妈妈崇尚君子文化,人敬一尺、她敬一丈;知恩必报、不贪私利;一身正气、坦荡磊落,她平凡的人生,像一首悠长动人的歌,永远激励着我们子孙好好做人,踏实工作。行文至此,聊赋诗二首,以寄哀思——

悼 母

高堂九十岁方休,一世聪明慈爱留。

商贾丛中珠算弄,儒生伙里玉言究。

窗前冬夏百家诵,屋后春秋三字讴。

巧手女红儿养就,虔修佛子道通幽。

离 伤

驱驰西北不炎凉,只为家慈白发苍。

洗脸梳头聊尽孝,穿衣捶背略彰良。

先行珂里音还健,晚到萱堂曲已伤。

可痛余生萍断梗,故乡从此是空乡。

新闻推荐

打造“双创”升级版 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央企“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复选赛在汕举行

本报讯(记者杨舒佳)9日上午,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市发展改革局、市国资委、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