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东山黄帝庙蕴含丰富文化底蕴 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汕头日报 2020-11-28 00:54

黄帝庙

■ 际 云 文/图

千年古县潮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经过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内涵。位于潮阳东山风景区著名景点“曲水流觞”旁山侧的黄帝庙,便是广东省内稀有的一处黄帝庙,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为千年古县增添了一抹神奇色彩。

黄帝庙始建大约在清朝中后期。据地方文士萧智辉介绍,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卷土重来,那时传教士也逐渐进入潮阳,并在潮阳兴建教堂。虽然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从事慈善救助等方面做了一些好事,但也有一些被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利用,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有鉴于此,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们是炎黄子孙,应该崇敬黄帝,于是便兴建了黄帝庙。庙于1941年被毁。

黄帝生卒年份传说为公元前2717至公元前2599年。因居轩辕之丘(今属河南省),故号轩辕氏。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可知其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然而,在潮阳,黄帝的诞辰却是农历六月十八日,这很可能是在传播过程,理事人员误将建庙的纪念日当作诞辰日。不过,这并不影响潮阳民众对黄帝的虔诚之心。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他与颛顼、帝喾、尧、舜,被后世追尊为五帝。他还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在位期间,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造文字,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代表作品有《黄帝内经》。因制衣冠始于黄帝,故潮阳织造业的人对其特别敬重,1981年,潮阳黄帝庙便是由“制锦工人”重建。

关于黄帝,民间还有诸多传说。相传,潮阳东山的益母草,自有东山黄帝庙之后,因土壤吸纳了黄帝的灵气,煮后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更具利水消肿、降低血压、活血祛瘀、悦脾和胃、滋养补气之功效。

民间还传说,潮阳棉城鲎粿除了可食用之外,还蕴含有《黄帝内经》的药学原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收敛止血之功效,助消化,祛风,有助治青光眼、肺结核咯血、疮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棉城鲎粿的食材与前已不相同,当然其功效也有所变化了。

潮阳地处滨海之地,自古自然灾害及海寇等天灾人祸频仍,人们出于无助而求救于神,因而有了多位神明多份保佑的心理,这就产生了神明众多的现象。像黄帝庙,所祀除了黄帝之外,还祀有仓颉、柏鉴等大神。

仓颉的神位位于黄帝神位龙畔。仓颉是黄帝的文官,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符号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于是,仓颉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根据鸟兽的脚印研究创造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黄帝神位虎畔是武官柏鉴神位。据载,他是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原为黄帝部下的总兵官,曾大破蚩尤,后被姜子牙封为“清福正神”,负责监造封神台。

因历史的风风雨雨剥蚀,前些年黄帝庙已破漏不堪,2020年由热心人士出钱出力维修,并于日前举行重光典礼。典礼当天,还有青少年诵读《黄帝内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黄帝庙已逐渐成为潮阳一处人文景观。透过黄帝庙,我们既可看到潮阳人重孝崇文的人文精神,同时还窥视到潮阳人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新闻推荐

为老人建活动室 金浦端容堂郑氏裔孙热心公益,传承兴学重教、乐善好施的文明家风

“四海升平人寿;三星拱照福长。”这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林仲伟为金浦郑氏端容堂老人活动室撰书的对联。此联既是国泰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