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促野生坛紫菜栽培良种化 汕头“招牌菜”的“创新密码”
当前正值汕头紫菜收获之际,养殖户不顾风吹日晒从海上采摘紫菜上市,使广大消费者第一时间能够尝到味道鲜美的汕头紫菜。那么,汕头紫菜的种苗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又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更新换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招牌菜”?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近日,在澄海区莱芜海边,记者看到,接连成片的一张张紫菜网随着海浪冲击起伏,养殖户和工人们提着桶穿行在紫菜养殖区忙着采摘紫菜,抢时间把头水菜运回去清洗、晒干,让老主顾第一时间尝到鲜嫩的紫菜。
种苗更新换代
“今年紫菜采苗后天气正常,不受台风影响,加上近海水环境越来越好,紫菜收成还不错,头水菜亩产干紫菜45公斤左右。”干了10多年紫菜养殖的王景楚笑道,这几年紫菜产量高了,品质也很不错,受到市场的青睐,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是养殖环境优化外,另一方面则是用上了本地紫菜良种种苗。
“汕头地处北回归线,有着丰富的野生紫菜资源,开展人工养殖之前,沿海群众就有采集和食用野生紫菜的习惯,并已懂得利用自然海区的岩礁增殖紫菜。”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教授级高工杨晓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汕头地区就已开展坛紫菜人工育苗和养殖。但至本世纪初,紫菜培苗场每年都是从人工养殖的紫菜中采摘一些紫菜作为种菜,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和提纯复壮,也没有新品种可以引进,造成紫菜品种退化,病害增加,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紫菜养殖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对此,汕头市科研人员在海藻资源调查中发现,粤东海域还有完好的野生坛紫菜资源,尤其南澳周边的岛屿、礁石,由于交通不便,野生坛紫菜资源受人为破坏较少,而且由于长期适应粤东海域的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状和本地适应性,可为广东省紫菜的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我们以本地野生坛紫菜为选育材料,先后选育出耐高温、品质优的坛紫菜新品系“汕优1号”“汕优2号”,并建成广东省首个省级紫菜良种场,推动了汕头市紫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杨晓告诉记者,“汕优1号”“汕优2号”均能忍耐较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在海区养殖中较少出现烂苗、掉苗现象,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性状,产量也较稳定。品质方面,干紫菜光泽好,鲜甜味浓,口感佳。
加强产学研合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汕头市还引进了国家水产新品种“闽丰1号”和“申福2号”坛紫菜,进一步丰富汕头市乃至全省坛紫菜养殖品种。如今,汕头市紫菜产业已形成了种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产业链, “莱芜紫菜”“南澳紫菜”闻名遐迩,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除了经济效益外,紫菜养殖也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紫菜能极强地吸收海水中的氮、磷和二氧化碳,在收获紫菜上岸的同时大量减少海区中造成富养化的物质,另外紫菜等大型海藻也是蓝色碳汇的主要载体,因此紫菜养殖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应对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杨晓如是道。
杨晓表示,今后,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将继续坚持开展坛紫菜优良品系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紫菜新品种和新技术,为汕头市乃至全省的紫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紫菜良种种苗,促进紫菜栽培良种化的发展。
本报记者 刘文钊、陈史、柯晓
新闻推荐
张兴潮书黄文珊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由汕头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再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