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港引航员 身披“战袍”守好水上国门
一丝不苟穿戴上全套防护服。
史晓宇信心满满走向巨轮,准备展开引航工作。
沿着舷梯登上外轮。
指挥外轮行驶。
通过组合梯,小心翼翼从外轮上爬回接应他的拖轮。
回到拖轮上,引航员给自己全身喷上消毒液。
详情请扫二维码
引航员,是一个不为多数人了解和熟知的特殊职业。他们依靠着娴熟的船舶驾驶技术,查看海情、观测水位,引领一艘艘巨轮平安进出港,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在汕头港引航站,就有这样一群引航员,面对疫情,他们毫不退缩,白衣为袍、逆流而上,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港口。
近日,停靠在广澳港区一期码头的5万吨级地中海阿拉巴马轮卸载完毕,准备离港。这艘集装箱轮在香港换了19名乌克兰船员,海上航行不满14天。尽管国内疫情防控已转入常态化,但港口、外来船舶仍是疫情从境外输入的风险地。登轮前,高级引航员史晓宇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塑胶手套等防护用品,背着引航装备包,顺着船舷边的舷梯,登上了这艘即将赴香港的集装箱轮,展开引航工作。
史晓宇从舷外通道进入驾驶舱,一番“折腾”,“闷”在防护服里的衣裳便已湿透。随后,他通过对讲系统指挥三艘拖轮,共同协助将240多米长的巨轮缓缓推出作业泊位,并在港池中顺利掉转方向,经过1个小时指挥操纵和航行,巨轮离开广澳港区进入主航道。这时,史晓宇与船长拱手告别,准备返回护航的拖轮上。
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拖轮慢慢地靠近集装箱轮,贴紧停稳后,史晓宇沿着从大船上放下来的组合梯往下爬,在船员的协助下,顺着水势跳上拖轮。脱下防护服时,史晓宇原本笔挺的白色制服早已被汗水浸得“透明”,牢牢地黏在身上。船员们立即对史晓宇进行全身的消毒,并妥善处理好脱下来的防护用品……
引航工作与港口生产息息相关,全年24小时运转。在汕头港引航站,还有6位和史晓宇做着一样工作的引航员,疫情以来,他们成为境外到汕头港船舶最早的密切接触者。在风险难料的情况下,每一名引航员始终坚守在港航生产一线,穿梭于港口和巨轮之间,披星戴月、劈风斩浪,先后安全引领千余艘境外船舶进出港,并做到引航员和船员零感染,用实际行动诠释引航人的责任和担当。
本版摄影/撰文
本报记者 陈史 蔡晓丹
新闻推荐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吹响“集结号” 汕头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林彦恂)10月31日上午,团市委联合市城管局、市环卫中心举办汕头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生活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