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第一”助推质量强市建设 汕头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十三五”期间,汕头市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质量工作部署要求,围绕省域副中心建设和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将质量第一贯穿到汕头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有力推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供质量人才保障
近年来,汕头积极探索具有汕头特色的人才工作新路子,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供有力的质量人才保障。2017年,市委出台《关于汕头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6个方面30条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为汕头实现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提供了深度政策支持。汕头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战略,2019年出台《汕头柔性引才补贴发放办法》,激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以短期项目合作或定期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从2019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2个职能部门制定“汕头人才30条”配套文件42个,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兑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有博士、博士后962名,在汕头工作的外籍高端人才188名、外国专业人才188名。为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汕头市深入实施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市战略,今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原有1亿元的基础上增加至2亿元,积极实施引进博(硕)士3年行动计划,集中引进100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30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工作要领,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引进外部人才和培养内部人才并重的人才吸聚计划,以平台为载体、以科技为抓手,通过项目研发合作、科研成果奖励、提高人才待遇等激励措施,不断吸引和留任专业人才。同时,汕头市市场监管局致力营造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人才集聚和发展环境,初步建立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吸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机制。近几年,在该局指导下,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引进硕士研究生8名,培养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38名。
与此同时,汕头市制定出台提升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商贸服务、旅游、环保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质量工作者的质量素质和质量技能的政策措施;健全职业教育,完善质量职(执)业资格制度,落实企业各级质量人员职责,实行质量人才激励制度,持续提高质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好质量人才培训,积极支持协会、中介组织开展质量人才培训,连续4年面向企业开展免费质量管理、质量法规和质量业务等方面培训;加强海内外人才工作网络建设,目前共建立“海智计划”汕头工作基地13个,其中海外海智工作站3个,吸引了大量科技精英为汕头加快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服务企业质量创新
在加快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建设方面,汕头着力服务企业质量创新,取得成效。在加快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方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按照“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要求和省委“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建设目标,把服务汕头产业放在首要位置,确定了以新化学化工为主体的科研发展方向。该实验室自2019年1月挂牌运作以来,组织首批19个境内外院士专家团队开展攻关,3个科研项目获省立项支持,催生一批绿色、环保、原子经济性的新化工创新成果。
汕头市大力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十三五”以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变一年申报为常年申报,全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市级216家,总量分别达到227家、329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市级16家,总量分别达到9家、16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总量达到5家;新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总量达到4家;全市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实验室8家;各项创新平台数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汕头市组建轻工机械、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精细化工等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和“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出台科技企业对接“双高大学”3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项目等优势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已与国内70所高校和32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形式,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郭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彦恂)为推动平安金融工作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水平,进一步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