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和光明在人间延续 “最美老人”陆慧玑逝世后捐献眼角膜

汕头日报 2020-11-01 00:48

陆慧玑(资料图片)。

2020年10月18日13时12分,汕头市中心医院特需病房里,95岁的陆慧玑老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尊重老人遗愿,当天,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医生为其实施了眼角膜摘取手术。

“百年”之后捐献眼角膜,是陆慧玑长久以来的心愿。早在2005年,她就到市红十字会签署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申请,表示希望离世后,可以帮助他人重获光明。独居的她担心万一发生不测会耽误捐献眼角膜的时限,还在名片正反面写下了这样的嘱托:“我已在汕头市红十字会办理好自愿捐献眼角膜及遗体供医学之用的手续,如我死亡或意外死亡,请即通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来取眼角膜,越快越好……”两片珍贵的眼角膜,是大爱老人陆慧玑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的礼物,更是爱和光明的延续。

陆慧玑生前原是汕头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而且是汕头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抗战的“白衣天使”。不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陆慧玑的勇敢、善良、无私和执着都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2013年,陆慧玑荣获“汕头最美的人”提名奖。

1925年出生于广州的陆慧玑曾经有一个殷实而幸福家庭,然而,1937年起,战争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为躲避战乱,时年13岁的陆慧玑被外婆接到香港读书,1941年,她报考了香港东华东院护士班,刚完成见习期,就赶上了香港战役。国难当头,陆慧玑毅然选择上前线,到香港政府在跑马场组建的国际临时救助医院抢救战乱中受伤的士兵和百姓。香港沦陷后,陆慧玑在国际临时救助医院一名葡萄牙护士的帮助下躲过日军猛烈的轰炸,于1942年底返回广州。之后,陆慧玑考入中国红十字会广州附属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学习。

陆慧玑喜欢孩子,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州红十字会当见习护士的她收留了一群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孤儿。几个月后,由于条件有限,医院不得不将孩子们转去孤儿院。那次离别,让陆慧玑痛心不已,也让她坚定了日后一定要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这一信念。1950年,陆慧玑调到汕头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从汕头市中心医院退休,她一直坚守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并信守着年轻时的诺言,一生向善。

陆慧玑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展示过她珍藏的一枚红十字勋章。那是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颁发给她的,这也是当时广州地区唯一一枚世界级的红十字勋章。这枚勋章见证了陆慧玑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中国伤病员的义举,而那年的她只有20岁。青年时代便与红十字会结缘的陆慧玑,一生也始终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除了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陆慧玑老人也是市红十字会的捐款"常客"。”汕头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科负责人王国梁告诉记者,数十年来,陆慧玑省吃俭用,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帮助社会上遭遇苦难之人。2010年,从电视上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陆慧玑隔天上午就赶到市红十字会捐钱,成为汕头市第一个为玉树地震捐款的人。汶川地震、南方冰灾发生后,陆慧玑都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积蓄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平常的日子里,陆慧玑还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失学儿童和外地患病小孩。

今年2月份,听说武汉疫情严重,陆慧玑再次联系市红十字会,“老人家已经95岁高龄,行动也不便,却依然牵挂着武汉人民,我们十分感动和敬佩!”王国梁说,工作人员上门接收的这笔的捐款,也是疫情发生后市红十字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陆慧玑老人在生命的尽头捐出眼角膜,这一爱心之举令人感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角膜科眼库主任马迪告诉记者,老人虽然年龄较高,但角膜情况比较健康,捐献后能帮助到眼疾患者,这份爱心令人为之动容。

为陆慧玑进行角膜摘取手术的是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角膜科副主任医师谢冀晖,“陆慧玑老人去世后,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病房取出两片珍贵的角膜,完成她的遗愿。”他说,老人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当天术前术毕,医务人员向陆慧玑郑重三鞠躬,对其大爱精神表示敬意。

陆慧玑用一生的光和热温暖他人,回报社会,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把大爱留在人间,这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值得弘扬和传递。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新闻推荐

汕头市出台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补助发放办法 全日制博士年薪不低35万元

本报讯(记者杨舒佳)近日,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制定出台《汕头市引进博(硕)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