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与繁荣
本版摄影 陈史 柯晓 刘文钊
■ 林继宗
岁月匆匆,弹指之间,我在汕头已生活了将近70年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其70年的历程,尤其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历程,正是伟大祖国成长的缩影。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文化娱乐生活,形成了一条从振兴到繁荣的鲜明轨迹。
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这17年间,刚从黑暗的旧中国解放出来的汕头市,百废待兴。文化娱乐生活也从恢复走向振兴。那时候,读书风气甚浓,从世界名著到中华古籍,从革命文学到乡土作品,书不少,印象较深的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毁灭》《牛虻》《基度山伯爵》《茶花女》《史记》《唐诗三百首》,还有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名家名著,吴南生同志的《松柏长青》和王杏元同志的《绿竹村风云》影响也较广泛。读书之外,观看电影、潮剧和歌舞演出则是较为“享受”的文化娱乐生活了。尽管那时票价不高,如电影票,前座1角,后座1角5分,楼座2角钱,但家家户户收入低,能买票看戏已不容易。还好,有露天电影,只收5分钱,有时还免费。好看的电影还真不少,《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日》《上海的早晨》《野火春风斗古城》《刘三姐》《南海潮》等,这些好片子有的看了又看,《刘三姐》我就看了9场。好片子一辈子不忘。当年老市区的电影院,只有新华、新观、群众和工人影剧院。潮剧和歌舞文艺主要在大观园、大光明和工人影剧院演出。潮剧有《苏六娘》《荔镜记》《扫窗会》《春香传》等精彩剧目。
春天终于降临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尤其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汕头市和全国一样,包括文化娱乐生活在内的全方位都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巨变,人们走过了从恢复、崛起到振兴、繁荣的历程,就像从冬末走入初春、仲春,再到孟夏与仲夏。对此,我的感受太深了。文学和其他门类的文化娱乐一样,百花盛放,春色满园。就长篇小说而言,改革开放前,全国只出版了几百部,汕头市出版的长篇小说也只有《绿竹村风云》等寥寥几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大约500部左右,上世纪90年代增至1000部左右,新世纪以来,每年约出版1500部。如今,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都在2000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共出版文学专著700多部,其中长篇小说约40多部,质量也不断提高。诗歌和散文就更多姿多彩了,民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各有特色的文学组织,如潮汕文学院、岭海诗社、杏园诗社、现代人诗社、粤东诗歌协会、秦牧书院等等,真是百花齐放,兴旺繁荣啊!
同文学一样,其他文化艺术门类也呈现出春天的繁荣和夏天的盛放。如今,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读书读报,电视电影,上网上线,门类繁多,各娱所乐,只怕你的时间远远不够用呢。
纵观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汕头市和全国一样,在文化娱乐方面,也走过了振兴与繁荣的典型轨迹。如今,回望这一典型轨迹,是何等鲜明、何等绚丽啊……
新闻推荐
乘风破浪四十载 人民生活谱华章 汕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汕头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排头兵和试验田的角色。40年来,汕头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