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城市最美的底色
美丽乡村成了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道路改造升级,主干道成了城市的颜值担当。
骑行车道让市民有了更多运动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城市美容师守护城市整洁容貌。
在中心城区各大主要路口,每天都可见志愿者身影。
日前,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名单公示,广东省共有5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上榜。其中,地处粤东地区的汕头市名列其中。
这是该市自2018年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后,再传喜讯。近年来,汕头市坚持对标先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创文各项工作落实。如果说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那么,如今汕头的“底色”含金量如何?
在大街小巷,无数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每天穿梭人群,构筑起街头最美的“黄色”;在乡村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如火如荼,描绘出环境保护的“绿色”;在时代广场,科技感十足的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演绎了现代都市迷人的“彩色”……
中山路是汕头市连接新旧城区的主干道之一。每天交通高峰期,庞大的车流量源源不断地流进这条道路,驶向城市的两端。
在中山路沿线的十字路口,身着绿马甲的志愿者成了路口中最为显眼的角色之一。他们手执红旗,引导路人通行,与一旁指挥道路交通秩序的交警,共同守护着城市的交通安全。
绿马甲志愿服务的出现,是城市志愿服务推发展的体现,也是全民参与创文的缩影。事实上,在汕头创文的这些年,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公园广场,志愿者走街串巷给群众发去一份份问卷传单;在旧城社区,志愿者为贫困老人送去米面粮油;在人行步道,志愿者当起“搬搬侠”让共享单车归位;在学校门口,志愿者当起接送员时刻守护着校门安全……
近年来,汕头市通过多渠道、广角度、大规模发展志愿者队伍,宣传志愿服务核心理念,着力推动“i志愿”平台使用的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志愿服务专项督查,不断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形成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统筹协调的志愿者队伍。
经过不断实践,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不少鮀城市民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志愿服务正逐渐内化为汕头创文人的一种行动自觉,一个个爱心奉献、传递温暖的身影成为这座海滨城市最明媚生动的文明“剪影”。
如果说志愿服务的推广,是汕头创文“软实力”的体现,那么,创文触角向乡村基层延伸,则是城乡“硬实力”的完善。
今年8月1日,位于汕头市金平区的西陇社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是汕头市首个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的涉农社区,而仅仅一个月,该社区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就超过了九成,为当地创文打造出垃圾分类的“微力量”。
据了解,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上,西陇社区率先对“物”进行补充优化,将原来31个垃圾收集点缩减为22个。同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建设保障,通过建立24小时环保驿站(误时投放点)+定时投放模式,合理科学安排各类垃圾投放时间,逐步规范社区居民的垃圾投放秩序。
无独有偶,位于汕头市龙湖区的周厝塭社区,在创文中也大变样。
干爽整洁的地面、完善的功能布局、齐全的服务配套……在周厝塭综合市场,这个地处乡村的菜市场让人有种置身现代化超市的错觉。而这个市场不仅“有颜”,而且“有料”,市场内自设了“农药残留检测室”,与第三方检测双管齐下,为市民群众的“菜篮子”护航。
作为2019年度龙湖区“特区攻坚”行动中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之一,周厝塭综合市场经过改造升级后“华丽转身”。如今,周厝塭综合市场已成为龙湖区村居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杆,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村居地区固有的消费习惯,迎来整洁、有序、安全的消费购物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成为惠及周厝塭社区及周边社区约10万市民群众可就近享受到高品质“菜篮子”的惠民工程。
文/图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立轩
新闻推荐
大片田园和湿地环绕着天港社区番石榴、莲藕和青蟹被称为天港“三宝”在榕树下乘凉的群众为环境点赞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