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归仓守好百姓“米袋子” 汕头市大力推广新农技,粮食保耕增产同时控制加工浪费

汕头日报 2020-09-17 01:22

连年来,由于风调雨顺,加上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汕头市各地水稻都喜获丰收。但广大种粮户也深知“粒粒皆辛苦”,总是在水稻生产、加工过程利用新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控制粮食浪费。那么,种粮户到底有什么妙招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走访。

每年水稻夏收夏种是种粮户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由于天气多变,每天早出晚归,一边要忙着抢收早稻,一边要投入到晚稻育秧、办田、插秧生产,连轴转的节奏确实很辛苦。”潮阳区金洪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锡洪坦言道。辛勤的付出也有了喜人的收获,刘锡洪种植的1500多亩早稻喜获丰收,亩产达500公斤。谈到节约粮食,刘锡洪深有体会,他记得以前收获的稻谷都是拉到路上晒,免不了被过往车辆压碎和被风吹走,特别是碰上突然下大雨来不及收稻谷,导致稻谷发芽只能当饲料低价卖掉。购置了烘干设备后,水稻从田地收割好可以拉回来烘干,节约不少粮食,基本实现颗粒归仓。“按水稻每亩产量500公斤算,烘干稻谷要比传统晒谷节约3-4%,也就是每亩节约15公斤至20公斤粮食。”刘锡洪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汕头市努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不断挖掘耕地潜力,巩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无人机植保飞防、精量飞播等技术扩大示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全市粮食生产主推技术到位率提高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96%以上。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办好澄海区溪南镇和潮阳区关埠镇2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

全国种粮大户林宋文告诉记者,每一粒粮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在水稻机械化生产中,林宋文不断探索改进生产工具,精心呵护每一粒粮食。他告诉记者,以前水稻收割后是要先把稻谷装进袋子搬上车运走的,后来收割机上装上自动传输管,收割机每次收割水稻后就能直接把稻谷输送到运输车,每亩水稻大概能避免浪费7公斤左右。而大米加工生产线升级后,能分拣出空稻谷,也节约了不少粮食。本报记者刘文钊

新闻推荐

汕头市区餐馆 点餐适量 合理消费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厉行节约不仅仅是口号,更日渐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大到酒店、小到路边肠粉店,纷纷开展“光盘行动”“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