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 扬帆向何处?
景观照明改造提升工程让汕头这座滨海城市的夜景更有“国际范”。汕宣供图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摄
汕头海关工作人员对网购保税进口商品进行查验。袁国宏摄
粤东首个综保区——汕头综合保税区。汕头海关供图
扫二维码看汕头特区飞跃
9月15日是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6周岁生日。而在不久前,省政府送上一份大礼包,不仅下放一批经济管理权限,还对华侨试验区搭建吸引侨资侨智平台、完善港口等基础设施等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保障。
这个仍在成长中的“孩子”,寄托着这座老特区焕发新活力的期冀。
40年前,汕头经济特区在龙湖荒滩呱呱坠地时,身上便带有两个深刻印记:“华侨”和“港口”。数十年间,汕头经济特区从1.6平方公里扩容到全市,该市也被赋予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新定位,但其因“侨”“港”而立的底色一直未改变。通过紧紧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做文章,并随着时代和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汕头经济特区为中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一份独特的贡献。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深汕深度协作的东风已起,汕头扬起风帆,将向何处?
●南方日报记者王聪辛均庆余丹
从“华侨+顾问”到“华侨+试验区”
位于汕头市老城区的小公园开埠区骑楼街,长年游人如织。这里是许多潮汕籍华侨华人回国寻根的必去之地。
侨乡,是汕头的金字招牌。著名经济学者蒋一苇曾说过,数百万潮汕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是一支极为宝贵的重要力量。
“如何凝聚侨心侨力?”这个课题伴随了汕头经济特区几代建设者。
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刘峰找到了“华侨”和“顾问”的连接点。1983年10月,汕头经济特区顾问委员会应运而生,由知名爱国侨领庄世平领衔。后来又在香港、北京、澳门、上海和加拿大等地成立顾问团和小组,拥有77位海内外潮汕籍精英。
这批最早的智囊,不仅用心为汕头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在世界各地用情宣传,更是用力参与了特区初期的规划建设。仅过了一年,汕头引进外资就迎来第一个小高潮。
泰国正大集团总裁、汕头籍侨领谢国民便是在那时回到家乡,投资兴办了汕头第一家外资企业——正大康地饲料厂,并一直经营到现在。
一些新生代华侨也回来了。新世纪初,时年23岁的菲律宾侨胞赵凯麟在父亲赵启平的支持下,回到汕头经营外贸公司。赵凯麟说:“我的根在这里,回家乡投资创业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海内外的瞩目和期待下,汕头经济特区迈开步子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出率先“实行24小时内审批答复制度”“出台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立外资银行总行”等多个全国第一。
时过境迁,物转星移。“华侨+顾问”的组合早已不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新组合在填海造陆中萌发。
自6年前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后,华侨试验区便受到海内外关注。尤其是今年省政府出台24条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后,外界更加期待这块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的新“试验田”,能够带动“老特区”焕发新活力。
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斌说,传承汕头经济特区“少干预,多服务”的传统,试验区在营商环境优化上下足功夫。“光是市政基础设施就已经投入185亿元。”
“凤凰”陆续飞来。宝能集团、雅士利集团等企业的总部项目进驻华侨试验区,总投资约194亿元;近期又引进搜狗人工智能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华侨板”也越来越有人气……
在汕头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看来,华侨试验区应跳出汕头,以全球视野去谋篇布局,真正发挥国家级战略平台的作用,更好聚集全世界华侨华人资源创新发展。
数十年来,无论“华侨”的后缀词如何变换,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核始终如一、愈发深刻。
从百年商埠到“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当看到落日的余晖洒满不同颜色的集装箱,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燕琼忍不住把这幅画面拍摄下来。
“我在港口工作31年了。”谢燕琼见证了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实现从百万吨到5000万吨的跨越。“集装箱业务也从无到拥有10万吨级码头。”
汕头港的巨变,与汕头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交相辉映。
“红头船”的故乡、“百年商埠”汕头,历来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汕头港还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在沿途航线网络中扮演重要的串联角色。
谢燕琼说,与广州、深圳港口的定位不同,汕头港主要服务东南亚航线及内贸南北航线。“目前汕头港广澳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班轮航线和5条内贸航线,基本覆盖东南亚主要港口和国内沿海各港口。”
汕头港如今的景象,正如特区初代开拓者们所愿。后来者不会忘记,前人为提升外贸交货效率,四处奔走建深水港的努力。
历史的缘分,不可言说。时隔145年,汕头与招商局于2017年再次邂逅,携手成立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同样有百年历史的央企,带来了自己遍布世界的航线网络以及建设资金、管理理念,加速推动汕头港转型升级。如今汕头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经贸关系,“一带一路”沿线“朋友圈”越来越大。
港口不是简单地用来拉货卸货,更重要的是推动港产城联动。“我们在广澳港区的后方,布局规划了物流等临港产业的园区。”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维说,他们正在探索与华侨试验区、汕头综合保税区建立定期碰头制度,谋求联动发展。
汕头港珠池港区也将搬至广澳港区。此举有助于化解城市扩容提质与港口争地的矛盾,为港产城联动腾出空间。
近些年全球外贸形势发生变化,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汕头港、外贸企业纷纷加快向内发展步伐。
汕头港明确了内贸目标——打造招商港口内贸业务南方(粤东)转运中心。“这是因应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王维说。
“今年海外订单量明显少了。”在汕头从事外贸行业的“90后”创业者席文说,“疫情改变了很多外贸公司的观念,像我们已经开始开拓国内市场。”
从“内联外引”到深汕协作
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和汕头这两个“老特区”,相约走到了一起。
今年7月,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到汕头学习考察,主题十分明确:落实省委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推动两市深度协作落地落实。
此举是加快形成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的题中之义。这样的区域协作模式,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实践,也将是汕头深度融入“双区”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协作其实早已有发端。在上个世纪开展“内联外引”时,汕头经济特区就曾在香港、广州、深圳等地设立联络部或办事处。不同的是,此次与深圳协作的规格将达到顶格。
据陈斌透露,华侨试验区计划与深圳前海创新合作机制,复制、推广前海政策,联合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共建。
王维也表示,汕头港未来将加强与深圳西部港区协同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
汕头正在承接深圳的溢出效应。目前,宝能集团投资的泰盛科技园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今年8月,汕头与华为联合启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
放眼区域发展,汕头正探索一条新路:从华侨试验区走向世界,依靠汕头港联通中外,深度融入“双区”建设,从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虽然前路依旧挑战重重,但是,曾培育出24名世界、洲际冠军运动员的汕头,不缺青年人敢拼敢闯的精气神。
“汕头有得天独厚的侨乡、海港优势,只要找准自身定位,上下一心、内外合力,一定可以抓住机遇,实现特区二次发展。”百岁高龄的潮籍侨领陈伟南充满期待。
“经济特区建立40年启示录”深调研团队出品
新闻推荐
图为比赛现场。本报讯(记者林蓁摄影报道)9月11日,由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广东省青少年训练竞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