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本报记者专访汕头,感受深汕两个特区密切联动 前海经验让我们大受触动大开眼界

深圳商报 2020-08-26 21:45

图为广澳港区码头深水港夜景。杨立濠 摄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郑健阳

即便不在春节假期,深圳与潮汕地区之间的高铁线还是像“春运线”,票难求,车满座,忙碌的高铁线折射出两地往来互动的密切。

从民间至官方,这种密切都在日益加深。

对于深汕这两个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2020年是关键且不平凡之年。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明确提出,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圈。

这意味着,深汕的合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新的起点,也将更好发挥经济特区的使命。

近日,记者走访汕头经济特区,在这座把“改革开放再出发”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城市里看到随处可见的“深圳痕迹”,在汕头人的眼里,深圳人就是“胶己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核”与“副中心”携手共进展翅腾飞,将为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再添强劲动力。

招商局牵手汕头港

深圳母港经验汕头开花

深圳经验已经带着汕头港飞了一阵。

“我们的玩具从广澳港区出发,到了深圳蛇口港,再从蛇口港发往欧美。”澄海玩具厂家谢先生(化名)时刻关注汕头港的动向,这关系到玩具运送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和深圳紧密连接的广澳港区码头正在成为他的心水之选。

汕头市区出发,过汕头海湾大桥,在澳头出口下桥,沿着东湖路行车十多分钟,拐进通往港区的大路,中途经过汕头保税区,一路抵达汕头招商局港口重中之重的港区——广澳港区码头。该港区于濠江区南部的广澳湾内,水深条件优越,泥沙淤积轻微,地质结构相对稳定,是我国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站在港口大厦楼顶,港区尽收眼底,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现代化塔吊林立,堆场集装箱陆续增加。

这个港区码头也成为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此次率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到汕头学习考察的第一站,重要性可见一斑。

广澳港区码头是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汕头招商局港口”)的重要港区之一。2017年,汕头港和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港口”)再续百年前缘,招商港口增资扩股汕头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更名而设立汕头招商局港口,这是招商港口主控的第一家国内港口集团。

这一合资合作为汕头港重新注入了深圳基因,汕头招商局港口与招商港口及其在深圳母港码头公司交流密切。目前,汕头招商局港口共运营外贸航线12条,其中11条涉及深圳码头;内贸航线基本覆盖上海、宁波、营口等全国沿海主要港口。

向前海拿经验

华侨试验区盼借他山之石引领改革创新

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是汕头的独特优势,如今,汕头要做大“侨”优势。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该区将成为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发展平台。

谈到和深圳的深度合作,试验区党工委书记林定亮说起前段时间的前海考察经历,前海的发展经验给了他很多新的启发,比如注重顶层设计,推进争取广东省乃至国家层面的支持,给予试验区更多试点任务和政策支持。这一步已在进行中。今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集中推出24条“重磅”政策,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赋予了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地级市管理权限和部分省政府管理权限,可以先行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措施。“前海的发展经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大受触动,我们有信心抓政策"红利"、借前海"之石",埋头苦干,展翅腾飞。”林定亮说。

“核+副中心”比翼齐飞

深度协作促双城高质量发展

深汕合作也是广东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环。两个特区城市各有特色,深圳创新、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与汕头沿海开放、侨乡经济等优势结合,将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深度协作模式。

为了紧扣“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主线,汕头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定信心、顶压前行。

和深圳的深度合作,汕头也提出“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将积极复制推广大湾区、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跨境贸易、投融资、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构建与“双区”“双核”衔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全力争取国家、省支持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相关政策延伸到汕头,努力争取列入广东自贸区扩区范围。

新闻推荐

资深摄影师、已退休的原汕头特区晚报首席摄影记者张烈华:用影像留住城市记忆 以镜头见证特区变迁

张烈华受访者供图汕头内海湾依靠摆渡的时候,过渡汽车经常排长龙至外马路,长达数公里张烈华摄资深摄影师、已退休的原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