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够力·经济篇创新驱动 从制造到创造步履铿锵
汕头澄海玩具出口到全世界 袁国宏 摄
工人在玩具生产车间忙碌生产 林佳郁 摄
繁忙的汕头港 柯晓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实习生韩妙銮
气质解读
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凭借着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如今,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上,肩负起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的汕头市,再次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需要新担当。如何继续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汕头答卷”?汕头市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擦亮创新驱动金字招牌,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加速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民营经济“隐形冠军”涌现
汕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经济特区建立之后,不断涌入的外资、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搅和了当地市场,使得汕头GDP由1980年的10.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4.08亿元;同时激发了本土企业家旺盛的创业热情,逐步走出了一条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的路子,形成了多个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初中毕业后便走上社会的打工青年蔡冬青,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用借来的800元建起家庭作坊,从生产制作塑料玩具这一利润微薄的低端加工开始,一步步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品牌生产迈进,并逐步转型升级为传统玩具生产与文化动漫创意相结合的产业,成就了国内“动漫第一股”的佳话。
蔡冬青创立的奥飞公司的发展,正是汕头民营企业在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实现自我积累、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据悉,原来大多限于传统制造业、商贸业的汕头民营企业,正积极顺应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探索“制造业+文化+科技”的新路子,通过提升文化和科技内涵推动制造业发展,基本实现了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汕头制造”乃至“汕头创造”的品牌效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汕头先进制造业产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6.8%。
而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汕头已逐渐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玩具、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和17个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国内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在此过程中,汕头市委市政府也频频发力,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汕头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动力。近日,汕头市政府在《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形成一批高端产业链和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
聚焦创新打造人才高地
产业强则经济强,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创新。因此,着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聚焦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已成汕头全市上下的共识。
早在1992年的时候,汕头市委市政府就决定设置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开始朝着以高科技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高新区已于2017年正式获批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粤东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
2019年12月,汕头市5G产业园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准认定为广东省第一批5G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建设的3个5G产业园之一;2020年,高新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上再次取得突破,汕头高新区“智造云谷”、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其中,作为粤东首个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汕头高新区智造云谷旨在充分整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上下游资源,建设全方位生态链汇聚平台,打造粤东首个聚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绿色节能、科技体验等全要素配置的智能制造产业平台,成为粤东创新经济的一张闪亮名片。
而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打造标杆、孵化创新、培养人才、汇聚生态为定位,旨在为汕头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汕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汕头高新区在产业方向上已经形成了“1+4+1”创新产业体系,即以科技研发创新作为核心,大力发展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四个主导产业,并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汕头市委市政府倾力筹备,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担当建设主力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落户汕头后,填补了汕头没有省级实验室的历史空白,目前已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在内的多个院士团队明确参与省实验室建设。
汕头要加快创新驱动步伐,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的支撑。对此,汕头提出要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依托“扬帆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加强本土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继2017年出台“人才30条”后,汕头市还陆续制定了42个配套实施细则,推行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构建有效承接人才的创新创业载体。今年3月,汕头也再次发出“招贤榜”,全面启动“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并且拿出2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点睛释义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给力”,潮汕人多用该词汇来赞美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很厉害”。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美誉,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服装、玩具、化妆品、印刷包装、文具生产基地,并拥有32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省前列。一句“鹤够力”既是对汕头经济特区40年来所取得成就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汕头继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最大期许。
“鹤够力”心得
在汕头经济特区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候,汕头诸多工业企业能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壮大自己也推动特区发展;而在汕头特区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这些企业又能够凭借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杀出一条发展的血路,让整个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真的“鹤够力”。同时,企业家们鼓励员工创新,推动了汕头制造业的发展,也值得一句“鹤够力”作为肯定。如今,汕头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通过将工作交给机器设备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在生产效率方面也大大提高,相信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的经济发展和汕头“智造”依然能够“鹤够力”——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器事业部工程师黄贵松
新闻推荐
我家翁张耀杰(已故)有座落澄海区原城东后库池15号,混合三层,房屋建筑面积88.88平方米,其中无房产证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