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文学“羊肠小道”

汕头日报 2020-08-16 01:12

最近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播出了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在文学爱好者圈子内引起很大反响。这套纪录片是从2016年开始,历时两年才完成的,拍摄了6个作家。跟随着作家们返回故乡或旧居住地,挖掘作家小说内容与故乡的关系,呈现作家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日常。镜头聚焦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刘震云的延津故土、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毕飞宇的苏北水乡。拍摄过程非常自然、精致,把作家表现得有血有肉。

作家成功与否,读者心中的标准是不同的。但这6位作家大多是国内外权威文学大奖的获得者,其中莫言还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作品都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地位不容置疑。通过记录生活点滴和较为自由的言谈,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们“世俗”的一面,即成功感。无论他们有过怎样的失败或挫折,但他们对作家的终极身份认同是很满意的。通过写作,他们都实现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平衡。既有社会地位,又衣食无忧。换句话说,他们都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对有强烈文学梦的人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最终实现了梦想的版本,但我不禁会想,万一这些努力都付出了却最终没有实现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6位作家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80年代开始创作的。“8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段不可复制的黄金时期。那时代还没有受到太多商业化的影响,文学编辑的社会地位很高,选稿水平很强,造就了一批重要作品出现,捧红了一批作家。由于一大批文学期刊的兴盛,给不少跃跃欲试的初试者一些机会,成千上万有梦想的文学青年都埋头于文学创作,造成了一个很奇特的社会现象,以至于被著名作家王蒙描述为“拥挤在文学的羊肠小道上”。在这个小道上拥挤着的也包括本人,以及汕头市的不少青年。相对来说,梦想成为作家门槛是不高的,只要有表达的热望就可以,成本只是普通的纸笔,而所谓写作技巧,是深不可测又见仁见智的,同时“有个性”和“盲目自大”又很难区分。

这一批热衷写作的人,到如今真正可以被称为作家的,可能是万分之几的比例。那么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崭露头角的人,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首先要养活自己、养活家庭。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年轻人写了多年停止了写作,是因为确认了职业。有的凭着能写,进入了党政机关、报刊杂志;有的走上了学术道路;有的下海做生意去了;也有的移居海外。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将写作的旧习变成了副业,有的是在都市类副刊中写专栏,有的经营自己的网上博客、微博客、微信公号。至于那些后来真的成为作家的人,也很少在80年代就成为“写作专业户”,纯粹靠稿费来维生。他们大多是有“单位”的人,运气好的直接在文联、作协谋事,也有不少挂在事业单位,有工资和社会保障。比如莫言崭露头角的一批小说,就是在“军艺”这样一个不愁吃穿的单位中写就的。有小部分投身影视剧创作,直接成了“财务自由”的人,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是真正成为作家后,靠名气成为各个省市的“签约作家”。

真正以写作谋生的,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为主的一批人,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他们贴近网络特点,迎合网民需求,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总体上赚的是辛苦钱。最终被盖棺定论成为作家的,大都是出了实体书,并获得了国内权威奖项的人。

我是写了8年小说后,读了王蒙的文章《不要拥挤在文学的羊肠小道上》,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作家梦。放弃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幸好放弃了,因为90年代以后流行的观点变成 了“文学已死”。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娱乐至上的兴旺,我也认同文学已经不是证明自己成功的最好选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面纱也被吹走了。90年代后,我就没看过一本文学期刊,也甚少看成书的小说了。看了这个纪录片后,才发现我是错的。文学并没有死,它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也许是以更加纯正的形式存在着。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是人们对梦想的坚持。作家阿来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阿来早期写诗,并没有成为著名诗人。期间进入文联,经营期刊,直到1994年才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这个时期正是大家都认为文学已死的时期,他的书稿4年都没有被采用,但他很自信,坚持不修改。终于于199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0年凭借该书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一举奠定了作家的地位。正如纪录片中刘震云所言:80年代中文系的学生好像大家都在写,所不同的是,后来大多数人不写了,而他一直写到现在。

当然,成功的人感言对不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有意义,人生不能重新开始。确实也有一些在80年代后一直坚持写作,可能因运气的问题,导致他们既不是作家,也找不到恰当的能安身立命的身份认同。想到这一点,让人唏嘘。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有碰触人性的表达欲望,文学就永远不会死亡。纪录片的导演张同道如此概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如今文学也许小众,但永远不会消亡。我希望观众看完之后,也能找到自己的文学的故乡,唤起当年对文学的那种热爱。”我就是那个被片子“唤起”的人,只是年龄大了,只能回忆和感慨了。

新闻推荐

华银国际大厦交房敬告

尊敬的华银国际大厦业主:承蒙您对公司的关心与支持,您购买的位于汕头市长平路94号华银国际大厦现已竣工验收,具备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