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湾两岸”城市交通新格局 礐石大桥参建者讲述汕头跨海交通建设历程

汕头日报 2020-08-13 01:57

汕头内海湾畔,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如两道长虹飞架南北,气势磅礴,遥相辉映,串联两岸繁华;两桥之间、海湾之下,是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直径盾构跨海隧道——汕头海湾隧道。

过去40年,汕头跨江海通道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其背后,离不开一代代交通人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当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时代尖兵,开拓了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局面。礐石大桥参建者、原汕头市礐石大桥建设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林强便是其中一位。

海湾大桥:

改变靠轮渡过往南北两岸的历史

“90年代后,汕头相继建成海湾大桥、礐石大桥,意义非常重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今年70多岁的林强,忆往思今, 发出这样的感慨。

汕头依山傍海、水网密集,对跨江海通道的需求非常大,但因为桥梁隧道本身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可以通车的桥梁很少,跨江河海的交通方式只能靠轮渡。若遇台风等恶劣天气,渡口封航,就只能望海兴叹,建一座跨海大桥势在必行!

1995年12月28日,地处汕头市区东部、横跨妈屿岛的海湾大桥建成通车,主桥和南北引道长约15公里,主跨径452米,净高46米,5万吨级船舶可在桥下畅通无阻。作为打通整个沿海高速公路的一个关键,海湾大桥连接起南北两岸,改变了汕头以往靠轮渡交通南北城区的状况,也使汕头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海湾大桥的建设,也创下了我国建桥史上新的里程碑——这是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度悬索桥,在同类悬索桥型中列世界首位,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海湾大桥还创造了我国引进外资建设经营交通基础设施的实例,摸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多方合作建设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礐石大桥:

使“一湾两岸”更加紧密相连

作为解决汕头西出口的交通线,礐石大桥工程于1995年4月27日正式开工。路线总长9180米,桥长2941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塔高148米,主跨径518米。林强回忆道,这是汕头自己主导建设的大型跨海桥梁,市政府高度重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决心要建成一座“使用寿命100年”的城市主干线特大桥,可抗12级以上台风,抗地震烈度8度。

林强告诉记者,礐石大桥工程所处的位置地质复杂,且位于榕江水道之上,需要考虑通航条件,施工难度很大。工程请来了铁道部大桥局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由上海远东国际桥梁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并汇集了全国多名桥梁专家,重大的施工方案由专家组审议通过。

经过近4年的艰苦奋战,礐石大桥主桥于1992年2月建成通车,结束了国道依靠轮渡过海连接的历史,也成为汕头市第二条建成通车的跨海大桥。大桥通车后,极大方便了汕头中西部的过海交通,大大提高了汕头市区出口道路的通过能力,与海湾大桥并驾形成汕头港东西两翼联结粤东和珠三角的主要通道,对改善汕头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礐石大桥我国第一座钢箱梁与P.C.箱梁混合结构的斜拉桥。”林强说,礐石大桥有限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专家对大桥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估,退休后,他仍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继续发挥余热。

海湾隧道:

全天候保障内海湾交通畅通

如果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是“巨龙飞架”,汕头海湾隧道的启建,便是“海底穿行”!

汕头海湾隧道位于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之间汕头内海湾,项目是汕头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内综合难度最大、抗震烈度最高的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因施工难度巨大,被业界誉为“世界级超级工程”。项目全长6.68公里,其中海底盾构施工段长度为3047.5米,分为东、西线两座隧道。目前,东线盾构隧道已成功贯通,西线掘进顺利,有望于8月实现贯通,建设单位正朝2021年9月30日主线通车目标全力奋战。

汕头海湾隧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市区南北岸全天候尤其是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按照60公里的设计时速,10分钟便可穿梭“一湾两岸”,极大缩短过海时间。

不仅如此。在建的牛田洋快速通道,是汕头内海湾另一条跨江海通道,建成后将构建起中心城区快速外环线,也将与汕湛、汕昆、沈海等高速公路连接,成为汕头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条捷径。南接潮阳西胪、北连金平鮀莲的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榕江特大桥建设也节节推进……展望未来,南北岸多条跨江海通道将“并驾齐驱”,构建“一湾两岸”城市新格局!

本报记者 蔡晓丹

新闻推荐

新式糖水: 心怀热爱,破而后立

广东人重养生,善糖水,潮汕地区也不例外。小时候放暑假时,总会被母亲或祖母勒令着喝下那一碗赤豆冬瓜汤或是绿豆清心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