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乡接合部的创文“辩证法”
中午,在汕头市潮阳区棉北街道平北社区生活市场沿街铺面内,菜贩们结束了上午的售卖,正在收拾菜摊。他们把零碎的菜叶收起,清理好地面的杂物,规范地放置在墙根处,由保洁员收集转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启朝带领“两委”干部到市场周边巡管,在炎炎烈日下开展创文工作。
平北社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也是涉农社区,户籍人口1万多户,常住人口却有近10万。这里,一些农民自家有田地,因种菜规模较小习惯于穿街走巷“叫卖”,成为流动摊贩。“今年我们整合生活市场闲置的6个铺面,划分为63个摊位,免费提供给社区及周边菜农经营。”张启朝说,通过党员干部们的沟通劝导,流动摊贩们纷纷入驻市场,有效解决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
整治流动摊贩乱摆卖现象是平北社区的一项创文实招,亦是棉北街道对标对表创文工作的重中之重。地处潮阳中心城区的“北大门”,棉北街道在日常创文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干部下沉到最前线,在常态化中推动创文工作实现新突破。
镜头①
治理占道经营的
“疏”与“堵”
“我们治安队共有7个人负责管理生活市场周边区域,在巡查过程中遇到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都会立刻上前制止。”党员陈国平作为平北社区治安队的副队长,身穿蓝色制服,挂着工作牌,带着几名治安队员一同在市场周边巡管。
张启朝也来到现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社区两委干部都积极参与到网格管理中来,作为网格长,张启朝但凡有空都会到市场周边巡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的一件大事,必须加强重点区域的管理,确保生活市场周边不出现占道经营、乱摆乱设的行为。”他说。
此时,一些摊贩已收拾好自己的摊位先后离开市场,剩下几位摊主仍在营业。其中,摊主郭潮松告诉记者,自从在市场设立了这个集中摊点,以前沿街摆摊的现象少了很多,有社区党委帮忙解决场地的问题,使他们终于有了固定的去处。
“疏”与“堵”的结合,令摊贩和市民拍手称赞。
“我们不仅设置了42个摊位给本村农民,还提供21个摊位供周边村民使用。”张启朝告诉记者,社区外来人口较多,以前不少非本社区农民跑过来摆摊经营。而为了创建文明有序的经营环境,社区在整治流动摊贩行动中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特别增设摊位满足更多外村农民的经营需求。在日常的巡查中,平北社区党员干部一发现有外村农民占道摆摊行为时,都积极引导他们入驻生活市场。
实际上,平北社区开展的这项日常巡查整治行动,正是棉北街道整治细微不文明现象的实招。“每天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半,街道组织集中大整治,坚决取缔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和乱摆卖现象。”棉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绪彬介绍,今年6月起,街道建立日常巡查整治机制,组织街道、村居网格党员在市场周边巡查,确保生活市场及周边环境文明有序。
镜头②
整治乱停乱放的“柔”和“刚”
在平北生活市场巡查期间,张启朝与治安队员发现一辆灰色小货车没有遵守规定,停在了市场铺面门口,而不是在规划好的车位。这时,陈国平等人一同上前,将“温馨提示”粘贴在车窗显要位置。
“这是一个"土办法"。”张启朝向记者介绍,对于乱停乱放且暂时找不到车主的车辆,社区通常采取张贴“温馨提示”的形式,提醒车主不要停在没有划停车位的地方,以免影响交通秩序,请其下次注意。
没过多久,小货车的车主就来了,张启朝与治安队员一见到他,马上告诉他此处不能停车,请其将车开走。“做群众工作是需要慢慢说服的,一些群众不能理解我们的做法,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我们会耐心劝导和解释。”张启朝说。
“柔”“刚”相济,让不遵守规矩的少数人心服口服。
“现在比之前好很多了,以前每到高峰期,市场周围总是堵得水泄不通。”住在附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市场周围新增规划了多个停车泊位,加上社区党员干部的日常巡查监管,交通秩序得到很大改善,使周边居民出行不再受阻。
据了解,今年棉北街道在各个社区市场周边及背街小巷等增设停车泊位2300多个,满足周边居民出行要求,同时加强对乱停车辆进行文明劝导,有效规范辖区内车辆停放秩序。
记者看到,不仅是社区主要干道都规划有小车泊位,连传统住宅民居的小巷道内也设置有摩托车位。“基本上每座民房外都划有几个车位,按规定,所有摩托车都必须停在划线范围内,确保巷道交通有序。”张启朝说。
在小巷道巡查中,张启朝与党员干部一发现有摩托车未按要求停放时,立马联系屋主,及时让该摩托车主有序停放,并做好宣传教育。
镜头③
垃圾收集的“小”与“大”
同样是在棉北街道,东家宫社区的创文工作也在细微处见“真功夫”。社区的大街上,几乎连一根烟头都见不到,甚至在社区设立的八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箱里,几乎也不见垃圾,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毫不为过。
尽管社区居民肖昭强的便利店就开在垃圾收集点的旁边,但店门口并不会闻到垃圾腐烂等臭味。他告诉记者,每天上午8时前,或者下午5时半过后,都会有专门的垃圾车到收集点收垃圾,他们一般都是在这两个时间点去倒垃圾,至于其他时间不会有人往桶里倒垃圾。
从“小”处下功夫,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垃圾管理才能抓常抓细。
在东家宫社区,所有的居民都和肖昭强一样,在这两个时间点主动到垃圾收集点倒垃圾。这样做,不仅落实了“垃圾不落地”的要求,更是达到了社区提出的“垃圾不见光”的目标。
促成这一创文成果的正是东家宫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洪松成。今年62岁的他担任社区书记已有20年,在创文工作上有不少新思路和新做法,并且成效突出。
“原先对社区居民的垃圾都是上门去收集的,但这样还不足以培养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卫生意识。”洪松成说,为了推广"垃圾不见光"的理念,社区党组织决定在居民集中区域周边设置垃圾收集点,让群众定时定点倒垃圾。
“选择这两个时间段集中倒垃圾,也是经过考虑和讨论定下的。”洪松成说,早上八时前,正是大人小孩上班上学的时候,大家可以提着垃圾,顺路到附近的垃圾收集点去倒,并不需要多花时间或多跑一趟。下午五时半后,居民吃完晚餐,可以将垃圾提到收集点,顺便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
而党员干部则在这项规定的执行中,有效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党员不仅要带头,还要当好劝导人的角色。”洪松成告诉记者,社区党员干部一方面做到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加强日常巡查劝导。
“刚开始还需要用广播喊大家出门丢垃圾,实施不到一个月,大家都自觉起来了,已经养成了习惯。”洪松成的这一句话,正体现了创文工作的目标——让群众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实习生庄衔涛
新闻推荐
机动车驾驶证是驾驶人具备驾驶技能并获得法定驾驶资格的证明,申请人必须符合年龄、身体状况的规定条件并经过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