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引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在新时代,校内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容易陷入枯燥说教的误区,引导方式过于单一,往往难以达到希望的效果。从教多年来,我始终提醒自己坚持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和引导方向,助力学生走向更好的成长之路。
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对其自信性格特质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正面评价,老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环境。当学生缺乏内在驱动力的时候,正面评价作为一种外在驱动力,是老师进行激励引导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规则已经形成感知,但大体上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应该遵守某些规则,却不知道这些规则为何被制定,又为何应该遵守。如此,学生要么轻视规则肆意妄为,要么恐惧规则行事畏缩,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只有明确规则,帮助学生了解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相同表象的背后,可能存在千百种原因,老师不应该急于给学生“下判决”,而应该抱着包容和尊重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心理上引导和帮助学生。
我还记得学生B:成绩倒数,上课瞌睡,作业基本不完成——完全标准的“厌学生”。从他前班主任口中,我得知B的父母离异后,承担抚养责任的父亲不仅酗酒,还时常打骂他,B也常常没有吃早餐就来上学。因此,我请B在课前课后帮我搬教具和作业本,让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又在办公室准备了面包和牛奶,时不时偷偷塞给他,让他知道自己被关心。
我没有直接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只是告诉他:“学习和生活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尽力帮助你的。老师相信,你只要再努力一点,成绩能上来。”偶尔也会在下课时主动问他有没有学习上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积极打电话给B的父亲,反映B的情况,并建议他少喝酒,多关心孩子,和孩子多沟通。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B上课打瞌睡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也开始在我们的谈话间讲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心里所思所想,偶尔还向我寻求建议。
把握学生的心理,是老师的德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是多元而敏感的,想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最重要的前提即是心存尊重和包容。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最终的目标应当是立德和树人。从“人”的角度来看,德育能促进智育,也比智育更加重要。老师们应当意识到说教式的缺陷所在,重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多元化的引导教学,才能更好地塑造“人”。
汕头市龙眼小学 佘丽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丹)7月27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举行2020年汕头市“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系列主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