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跨境工业区商会会长、捷通物流陈维炽:与全国首个跨境 工业区共成长
陈维炽。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站在捷通大厦十楼的玻璃窗边,从澳门观光塔到居民楼、娱乐场,濠江两岸的盛景尽收眼底。俯瞰近在咫尺的澳门,陈维炽不禁回想起17年前从澳门来到珠海的情形。
“做物流要有自己的仓库,澳门土地紧缺,当时听闻珠海有这么一块地方可以给我们盖楼,我就跑过来了。”作为珠澳跨境工业区第一批投资者,陈维炽被称为“珠澳跨境物流第一人”,在这里,他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
●南方日报记者刘梓欣梁涵
“千载难逢好时机”一通电话与珠海结缘
上世纪70年代,陈维炽随父亲从汕头来到澳门,在一家船务公司做基层工作,一做就做了十年。1988年,陈维炽成立了自己的货运公司,这就是澳门捷通物流有限公司的前身。
2003年12月5日,在珠海拱北茂盛围与澳门西北区的青洲之间,由珠澳双方通过填海造地而成的0.4平方公里土地上,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建设。其中,珠海园区约占0.29平方公里,澳门园区约占0.11平方公里。两个园区之间由一条天然形成、约15米宽的水道作为隔离,在此基础上兴建桥梁,并开设专门口岸通道连接。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陈维炽最先嗅到了园区的商机。
彼时,随着澳门旅游服务业的兴起,陈维炽的公司也在考虑转型:从国际货运代理到物流配送服务。对澳门物流行业而言,跨境工业区带来了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利好。
生怕错失机会,为找到园区的联系方式,陈维炽翻出了一份报纸,随即拨打了园区在上面刊登的公告电话,从此与珠海结缘。
“我做事果断,说干就干。”没有提前了解,陈维炽带着在澳门办事的思维来到珠海,只用了2天就办好了“开工证”。
陈维炽仍清晰地记得开工当晚的场景,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整个园区乌灯黑火,一片滩涂”。如今,陈维炽办公室的窗外,濠江两岸的夜晚已是灯火辉煌。
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历时3年建设,2006年12月,珠澳跨境工业区正式投入运营。
专用口岸开通前的一个夜晚,凌晨2点多,陈维炽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来电者是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当时,刘艺良正在考虑提交专用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的建议,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议题。要不要24小时通关?作为珠澳跨境工业区商会会长,陈维炽的建议十分重要。
“人,一定要实行24小时通关;货,可以慢慢再放开。”陈维炽解释,当时珠澳两地的货物往来还不是特别频繁,货物24小时通关,则意味着供货、收货的员工也必须24小时待命,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这不利于节约资源。
在刘艺良、陈维炽等人的推动下,2006年12月8日,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正式开通启用,实现了园区工作人员的24小时通行,成为全国第一个24小时通关口岸。
24小时通关,在陈维炽看来,不仅大大方便了两地人员交流、交往,还是对澳门企业的一种鼓舞。2007年末,园区内注册企业已超过50家,其中外资38家,总投资额逾1亿美元,当年投产企业18家。“这里刚好弥补了澳门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通过这个园区,企业办公得以实现珠澳一体化。”陈维炽这样评价。
从2006年“24小时通关专用口岸”的设立,到2014年“先进区,后报关”制度的试行,再到2019年“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试点的启用,陈维炽见证了跨境工业区货物仓储及配送效率的日益提升。
与时俱进物流大厦升级为商贸大厦
17年过去,珠澳跨境工业区已从一片滩涂发展为如今的高楼林立。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服务贸易、软件开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澳门企业选择到这里开辟新天地,绘就产业新版图。
见证了园区蝶变的每一步,陈维炽更加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从起初的2个人到现在的170多名员工,捷通(珠海)珠澳跨境工业区国际仓储有限公司在园区中茁壮成长。今年,恰逢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这家珠澳跨境工业区的老牌企业也刚刚度过自己的30岁生日。
“现在,我们的捷通大厦也要与时俱进,升级改造为商贸大厦了。”陈维炽介绍,未来,新的大楼将主要用于商贸展示展销,并将物流产业逐步向知识型、智能型发展,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动工。
陈维炽始终关心着脚下这片土地:“希望园区能有更多新鲜空气和血液,让更多创新经济载体落地,跟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对话
珠海始终坚守支持澳门多元发展的初衷
南方日报:珠海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您认为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陈维炽:珠海的城市定位很重要。从一开始,就抓准了毗邻澳门这个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整合珠澳两地资源、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促进两地多元文化的融合互通,进一步发展高端产业。一路走来,珠海始终没有背离这个初衷,贯彻到底,这是很难得的。
南方日报:对珠海和澳门的深度合作有何期待?
陈维炽:我相信,随着两地政府的不断深入交流,经济、人文将逐步一体化,珠澳将成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国家对澳门的一个定位是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希望充分发挥澳门的“桥梁”作用。这样葡语系国家的经济资源也可以通过珠海引进内地,更好配合“一带一路”建设。
新闻推荐
社区文体广场成村民纳凉晨练好去处。创文不仅是一件提升市容环境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件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