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护生态 创新促发展 打造优质法治示范城区的“大鹏路径”
遇到纠纷,“榕话亭”里坐坐。
大鹏新区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2020年6月17日,深圳敲响的环境审判“第一槌”引发了全市的广泛关注。在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首个环境资源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桩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
作为广东省率先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审合一”的专门化法庭,环境资源法庭承担着守护深圳青山绿水蓝天的崇高使命,能够有效解决环境资源案件区域管辖难题,以专业审判助力深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严法治境、利法为民。近年来,从生态补偿金的设立、到敲响深圳环境审判“第一槌”、完善新区各项法治元素、建立法律维权援助高速通道……多项看得到、用得到的法治服务下沉到大鹏新区基层一线,为打造优质“法治示范城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两年来,大鹏新区全力推动生态法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全链条法治化改革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成功入围全省首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候选名单。近日又传捷报:大鹏新区推荐的葵涌司法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大鹏办事处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张浩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道路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姜坤德荣获“司法部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点滴成绩背后,是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法治获得感。得益于在法治制度探索与创新实践中的精益求精,大鹏新区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辖区全民信法守法、依法办事蔚然成风。大鹏新区,已在“法治示范城区”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以法为基:刚柔并济为深圳守护绿水青山
森林覆盖率达77%,生态环境综合状况指数连续五年全省县级单元第一……大鹏新区作为深圳的“生态特区”,“先天优势”足够优秀,“后天努力”更加关键。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大鹏新区如何从制度设计入手,为深圳守护好这一片“最后的桃花源”?
努力寻求法治保障和生态保护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大鹏给出的答案。
设立环境资源法庭、构建 “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开展环保利剑专项行动,“零容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链条法治化改革,大鹏新区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湾区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径。
“不让破坏者逍遥,不让守护绿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亏!”与环境资源法庭做出的环境污染判决相映,大鹏新区这句生态补偿法案标语则表明了对构建社会力量形成“绿色”合力的决心。
作为货币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路人和领跑者,大鹏新区推动出台了《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8.9亿元,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直接受惠村民1.6万人,进一步增强大鹏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关做法被全省推广学习。
目前,生态货币补偿机制已纳入《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内容,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提供强大助力。
以法为援:“效优兼备”创新式护航大鹏发展
“法律是一种依靠,也是一种武器,我们会帮助你用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2016开始,张浩就在大鹏办事处任职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员。他说话不急,声音不大,但每一句话都有着特别的分量,让受援人从心里感到安心。
2016年底,在多数人已经准备迎接春节的时候,大鹏荣佳厂的52名劳工却还奔波在讨薪的路上。了解情况后,张浩直接向新区法律援助部门申请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通过留置抵押的方式,由大鹏法庭查封资方部分财产,并沟通资方筹措部分资金支付剩余工资款,在年前支付全部工人工资款共计150余万元。
在大鹏,基层法援“一条龙”服务日渐成熟。近四年来,大鹏新区全面提升法律援助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时至今日,共受理法援案件377宗,受援人数941人,挽回经济损失约844万元。
新形势下,大鹏新区法援中心指导各司法所法律援助机构依托专项咨询援助站点,运用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指派高效便捷服务,实现了从“应援尽援”到“应援优援”的转变。
合法权益的维护,不仅限于个人。今年年初,大鹏新区政法办为降低疫情对辖区企业影响,率先在全市开展“法治护航与企同行”法治体检专项活动,通过座谈、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各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制定规章制度、劳动人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法治服务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疫情期间如何寻求金融机构支撑”“合理的减免请求怎么申请”“无法履行的合同是否可以延期”……法律服务团实地走访企业486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一问一答式”准确、高效解答企业咨询150余次,帮助企业研判风险、完善制度、稳定劳动关系。
在大鹏每一项法治服务建设的背后,都饱含着对市民的温度,在法治建设中,正需要有大鹏这样有温度的改革经验样本作为“支点”,推动深圳在法治城市发展中深入迈进。
以法为凭:“事理共谈”多元化消解基层矛盾
“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去榕话亭那找专业的人评评理不就好了。”在葵涌,居民们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纠纷,都喜欢去找“亭子”里的人帮帮忙。
这个众人口中的“亭子”,实际上就是新区为居民搭建的“榕话讲法评理”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根据市司法局“大榕树计划”,新区按照“有址调解、有人调解、有章调解”的标准,把室内调解场所转换到了室外公园里的“榕话亭”,组建社区干部、网格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调解团队,邀请群众参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模式。
从葵涌宪法主题公园入口到“榕话亭”,公园道路两旁树立着法治宣传牌,上面配有“执法为民”“秉公执法”等守法、用法典故,园内依托宪法长廊、法治书卷等法治元素,融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于公园景色中。从公园入口到“榕话亭”,不到3分钟的漫步过程,却能感受到浓厚的法律氛围。
心理疏导、亲情互动、邻里讲法……在“榕话亭”里,再也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氛围下大家都变成了以法说理、以情说理。调解员们综合运用“土话”“硬话”等群众语言与法言法语,通过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专业诊疗”方式,实现“身边人调解身边事”。
“"榕话亭"的打造,也是对我们基层优秀调解员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工作方式的一种升级推广。”大鹏新区政法办相关负责人说,如若有心追溯这座“榕话亭”的前身,肯定能在这里找到新区两个个人品牌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室“小姜调解工作室”、从事信访工作多年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老骆调解工作室”的影子。
“小姜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姜坤德,从2013年开始扎根交通事故调解一线,始终如一地通过普法宣传、案件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奉行365×24工作态度的小姜,曾经在妻子生产当夜赶赴现场调解交通事故纠纷,也曾连续一个月为有心理创伤的当事人聊天疏导,把假期当成工作时间已是他的一种常态。
与小姜类似,在大鹏新区的民宿旅游、医疗、婚姻家事等各个行业、领域,都留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不用穿制服,不用执勤,但只要群众需要,他们就会站出来,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
时至今日,大鹏新区正在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新机制,推出“信访听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以信访听证提升群众参与度、人民调解公正中立化解矛盾、司法确认增强公信力,编织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一张网”,制作调解工作的全新名片,为打造基层法治建设样板不断添砖加瓦。(朱冀)
快评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保驾护航
7月6日,大鹏新区举办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启动仪式,70个总投资近12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吹响了经济发展的“冲锋号”。同时,近期又先后有溪涌片区、南澳片区等标志性建筑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新区已进入发展建设加速期,更需要用法的力量保驾护航。
一方面,继续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方面发力,在全国率先探索环保合规审查制度,防范因决策不当而对生态环保产生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法庭审判职能,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推动建立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着力打造新区社区、学校、公园、企业“四位一体”的生态法治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进一步聚焦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中的焦点、难点、堵点,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和推进工作,为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新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大鹏启动五大战场大练兵行动 党建引领攻坚城市更新和大项目建设
大鹏新区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7月1日,大鹏新区开展纪念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参观东江纵队展览馆、土洋村东江纵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