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高考作文 感受历史 观照现实

汕头日报 2020-07-08 01:12

又到一年高考时,第一场语文考试的作文题也一如既往备受热议。考试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汕头市各个学校的名教师,请他们从材料剖析、写作角度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解读,也为正在备考明年高考的高二考生提供参考。

汕头二中语文教研组长熊晓萍: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纵观全国卷三道作文题,I卷看起来的确相对眼生。但从历史故事中寻找话题,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以及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实没有脱离热点。材料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这是莘莘学子的责任,也是时代对青年人的召唤。

文章可从多个角度进入。首先是从齐桓公切入: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宽恕信任,从谏如流,知人善用等等;其次从鲍叔切入:不计私利,识人信任,审时度势,谦虚礼让等等;第三从管仲切入: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良禽择木而栖等等。三人的品行、格局、境界、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尤其是人才、人才观在当下尤为关键。青年学生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怎样成才,怎样对待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这道作文题的思想价值。当然,作文的基本要求不能忽视,首先是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发言对象是班级同学,读书会也要在发言中有所体现。

聿怀高三语文老师杨奕思:

立德树人彰显传统文化底蕴

考题创设的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既暗示了写作身份和写作对象,又要求学生写出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三个人物哪个感触最深”暗示了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一个人物,并且要具体写出“为什么”对这一人物感触最深。三个历史人物特点都比较鲜明,写作时,不仅要突出历史人物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还要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写出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该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传统文化底蕴。这启示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以读促学。一是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二是最好选择那些含金量高的、经过反复推敲的经典作品,并且要把经典读出现代意蕴;还应多读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厚的时文——这类文章多见于文摘性的报刊或晚报的随笔栏。阅读时务必多思,可把同类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各家的风格与长短,以逐渐提高作文的品位和底蕴。

东厦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韩金容:

人才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

今年的作文既继承了前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模式,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选择特定人物完成发言稿写作任务,又回归了多年前的材料作文命题题材,给出一个学生不是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这正如一位资深教研员所说,在新时代的中国,人才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齐桓公作为领导,不计前嫌知人善任;鲍叔牙作为领导信任的助手,胸怀宽广敢于推荐;管仲作为人才,志向高远竭力为国。这些都是新时代的领导者和人才所需要的重要素养。

学生可以从其中一个人出发进行思考和议论,作文基本就能拿到符合题意以上的分数。但是,如果想要拿到高分作文,具体还要看结构布局、语言表达以及意境提升。

本报记者 辛瑞玲

新闻推荐

做细做实 温馨关怀 周密举措保障高考顺利进行

本报讯(记者陈欣琪)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汕头市各级教育行政和招生考试部门切实落实各项考务工作,努力实现“平安高考、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