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有核珍珠首创者谢绍河:突破世界难题 “珠美”带“民富”

南方日报 2020-07-07 05:16

谢绍河。

汕头市龙湖区新海街道,“绍河珍珠科技园”的招牌并不起眼。走进其中才发现,这里是世界首创淡水有核珍珠的诞生地,公司董事长谢绍河是攻克了一系列珍珠养殖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谢绍河醉心研究珍珠技术已有40年。从“淡水有核珍珠”到“附壳造型珍珠”,再到如今的“超级异型珍珠”,他一次次攀登中国珍珠产业技术高峰,迄今主持制定淡水珍珠国家标准2项、国家水产行业标准1项以及省和地方标准达20多项,自主研发取得国家专利20件。自从1982年在家乡创业以来,他始终扎根汕头。在他身上,特区人探索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也如珍珠般熠熠生辉。

屡屡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谢绍河在海边长大,青年时就读湛江水产学院,遇到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我国现代珍珠养殖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珍珠之父”、指导培育出第一批海水有核珍珠和第一代淡水无核珍珠的熊大仁教授。

“要做淡水珍珠就一定要做有核珍珠,河蚌插核育珠是世界难题。”这是恩师在去世前交给谢绍河的嘱托。中国原有技术是在河蚌外套膜植入细胞片培育“淡水无核珍珠”,养殖周期长达5至6年,珍珠形状不规则、经济价值低,致使中国淡水珍珠产业处于被动地位。

1982年10月,回到家乡的谢绍河在无意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彼时,村干部请他帮忙,一起出外购回3000只插片的无核珠蚌,为新挖的一口1.8亩的蓄水池作“生物净化水质”之用。一个念头从他心头闪过:何不回归自然,在劳动实践中开展研究?

谢绍河为此放弃学校教务科长的提拔机会,三年后又索性辞去公职,专心回乡做研究。1991年,由谢绍河率先培育的淡水有核珍珠首次在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交易会上推出,一露面便艳惊四座。1994年12月17日,谢绍河的技术成果由原广东省科委组织张福绥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鉴定,确认此为“世界首创”。

谢绍河并不满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2007年11月的一天,他来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大楼,展示了培育的奥运会吉祥物“福娃”造型珠——附壳造型珍珠。谢绍河充分利用湖泊天然母蚌褶纹冠蚌来培育多元化造型珍珠,打破了珍珠“圆”的形象,也改变了以往育珠品种单一、珍珠产品单一的现状。

2008年,谢绍河主持《大珠母贝印尼群体繁育、养成及育珠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攻下了大珠母贝养成技术瓶颈,培育出我国首批“南海大珍珠”。

研发淡水有核珍珠,是让淡水珍珠从不圆到圆,如今谢绍河又花费15年时间,研究培育出“3D巴洛克·超级异型珍珠”,这将为珍珠形象带来更多的可塑性和可能性。

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

特区开放创新的特质,赋予谢绍河敢闯敢试的品格,更让他拥有了宽广包容的胸襟。他说:“我的专利是自己的,更是国家的。”

攻下难题、获得专利后,谢绍河并没有独守成果,而是无私贡献出专利发明技术,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奔赴全国各珍珠产区与养殖户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

据国家海洋四所《全球珍珠行业发展报告》:“1991年,在谢绍河研究成功与应用的推广带动下,全国淡水有核珍珠养殖迅猛发展,带动珍珠养殖户几万家。”至目前为止,全国淡水有核珍珠年产量超千吨、产值上百亿元,并在继续增长。2011年,他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016年又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迈入珍珠研发的第40个年头,谢绍河思考的依然是如何让“珠美”带动“民富”——他计划创建中国珍珠成果共享联盟,并通过打造APP平台,让“绍河珍珠”的科技成果深度惠及更多珠农。

■对话

在特区振兴育珠事业

南方日报:用40年时间做好珍珠研究开发这件事,您坚守的原因是什么?

谢绍河: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珍珠养殖大国,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养殖珍珠的记载。但这些发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湮没失传、落后于人。我恩师熊大仁的遗愿,就是振兴祖国育珠事业。我所做的正是沿着他的脚步,为珍珠产业开创新的产业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方日报:您一直扎根汕头从未离开,原因又是什么?

谢绍河:汕头经济特区是我研究珍珠的起源,在我最茫然无措的时候,家乡接纳了我。我深爱着这片热土,也希望由我培育出来的珍珠始终带着“汕头标签”“特区标签”。当前,汕头特区正面临二次创业,而我也将继续扎根、专心做科研,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特区发展增光添彩。

文/图: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可

新闻推荐

强力“减肥操”带来明显“瘦身” 龙湖李厝村清违拆占近6000平方米

拆迁现场。本报记者方淦明摄本报讯(记者陈柔燕)为推动创文工作更上一个台阶,6月28日上午,外砂街道联合李厝村“两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