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林任强讲述“三身人”诞生记 连续奋战300余天铸就“崛起”雕塑

汕头日报 2020-06-15 00:46

“崛起”雕塑成为汕头的城市地标之一。

三尊人像轮廓各自独立,底部相连,以轻盈欲飞的姿态,共同举起一个写实冠军奖杯,象征着举起了城市的希望与骄傲,下有底座,寓意“脚踏实地”——提起坐落在市区中山路与金新路交界处的“三身人”雕像,在汕头可谓妇孺老少皆晓,但雕塑大名“崛起”却知之者不多。自二十世纪80年代落成后,老百姓取其雕像形体而昵称为“三身人”,由此也得以广泛传开,成为汕头的城市地标之一。

近日,在东区一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崛起”雕塑的主创者林任强,60多岁的林任强是汕头市首批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聊起34年前创作的这件作品,林任强记忆深刻。

以“金砂三李”为原型展示城市形象

林任强介绍,当时他是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抓雕塑工作。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百业俱兴,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景象。彼时又恰逢金砂乡籍的我国运动员李巧贤接连斩获第4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混合团体两项冠军,第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团体冠军,佳绩传回家乡后,在汕头引起轰动。而在此之前,同为金砂乡籍的中国跳水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得主李宏平、第6届世界杯跳水赛冠军李德亮也都让汕头声名远播,于是市领导研究决定,要以国家跳水运动员“金砂三李”为原型,在市区中山路雕塑一座能反映城市形象和蓬勃精神的雕塑。1986年初,创作这个雕塑的任务落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头上,于是林任强和同事谭存、郑汉辉就组成了创作团队,担负起这个重任。

“那时,还没有什么中山东路、金新路,水泥路面的中山路来到汕樟路交界处就"戛然而止"了,再往东都是长满杂草、大小高低起伏的沙丘,而现在雕塑所处的位置则是一个垃圾场。”林任强告诉记者,因为任务紧,在他们构思设计雕塑造型、开展相关前期工作的同时,市有关部门也迅速组织力量对垃圾场进行清理,平整出空地,并在路旁搭建了工棚,以供林任强他们现场设计开工。“当时大伙干劲满满,我们3名主创人员每天都是早早就来工棚干活,忙到晚上"披星戴月"收工回家”,林任强说,当时支撑他们的就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改革精神。

艺术化创作“手动”精雕细琢

“金砂三李”中只有李巧贤是女选手,但“崛起”雕塑主体却是两女一男,这是为什么呢?“虽然雕塑原型取材是"金砂三李",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面对记者的疑问,林任强表示,三个运动健儿像用了两个女性的造型,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从雕塑艺术专业角度考虑,用女性体态更为美好。其次,考虑到城市雕塑造型不宜太具体,如果人像是两男一女,容易给人对号入座的感觉,于是雕塑创作团队决定有意模糊处理。也就是说,“三身人”雕像是在“金砂三李”的实际生活形象上进行艺术再创作、再升华,这一雕塑艺术手段处理也得到了当时市领导们的一致赞许。

就这样,林任强他们日夜“泡”在工棚里,从设计初稿、定稿、现场浇铸模型、修改、局部细化打磨等等,他们3名主创人员都是亲力亲为。因为考虑工期、成本等因素,雕塑材料没有选用花岗岩或是汉白玉材质,而是采用钢筋水泥浇铸底坯后再用雕塑土进行精细制作。“到了打磨修整阶段,我和老谭、汉辉他们天天都得拿着磨石,攀着脚手架爬到离地七八米高的雕塑上”,林任强说,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电动打磨工具,没几天下来,每人的双手都是血肉模糊,但贴上胶布后还是继续打磨。在雕塑施工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林任强毕生难忘的事。“那是当年的第7号强台风,狂风暴雨呼啸而来,十分厉害,把雕塑土坯连同整个工棚都刮倒地上,现场真是一塌糊涂。”台风过后林任强他们到场一看都傻了眼,只能用钢丝绳把歪倒地上的雕塑土坯扶正复位,再对摔坏的缺损部位进行重新修整。

经过创作团队300余天的齐心协力连续奋战,1986年10月底,寄托着汕头经济特区志存高远、展翅欲飞之美好愿景的“崛起”雕塑亮相中山路与金新路交界处。30多年来,这座象征着圆融、和谐、团结的城市雕塑也成了汕头一处闻名遐迩的城市文化地标,成为记录汕头改革开放发展的城市印记之一。林任强说,对于这座融入了他们主创人员心血结晶的作品,他也至今情有独钟,时不时地还会开车回“三身人”附近溜达,瞧瞧这座竖立在热闹街区、满是“人间烟火味”的“崛起”雕塑。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重拳出击!坚决管住超限超载 汕头市交警部门持续打击泥头车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李德鹏、翁夏)连日来,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市交通执法部门、市住建部门的配合下,持续开展打击泥头车违法超重超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