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代表委员“支招”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汕头日报 2020-06-03 02:52

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代表委员们认为,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倒计时的关键阶段,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是摆在眼前的紧要任务。

加强新型农业产业用地保障

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用地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层面扶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难的问题。其中,适度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都被列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发展形式。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日益活跃,农村产业加快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有的农用设施用地类型已无法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马学丰代表建议,应尽快出台汕头市农业农村产业用地保障政策,作为本地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融合和粮食产业链条延伸的政策依据,优先保障第一产业衍生的农产品加工、储存、烘干、包装、科研、文化等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同时,他建议,市政府在每年安排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用地指标时,也应考虑优先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园区和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需求。

加快 “互联网+数字农业”建设

来自农业界的杜永铢委员认为,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是推动汕头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经之路,因此今年两会他也积极为贫困村的民生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言,提出要加快 “互联网+数字农业”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汕头市积极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特别是疫情期间,多个农业电商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在助农、惠农、利农及收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虽然当前汕头市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人才缺乏、资金缺乏、农产品难以上线、监管抓手少、农村物流体系薄弱等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优质资源,全方位构建"互联网+数字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杜永铢建议,要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加强资金政策扶持、打造区域品牌化、加快企业大数据及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等方式,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黄镇波委员认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在决战决胜之年要加强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衔接。”黄镇波建议,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和在线新经济,用好“网红带货”模式,推动扶贫产品出村进城,打造汕头产业新名片。同时,要强化网红经济产业扶贫的财政、金融、用地和人才保障,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建章立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目前,汕头市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市农工党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还存在部分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和处在贫困线附近的边缘户。为此,陈芝涛委员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要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是关键。

陈芝涛建议,要注重建立科学及时精准的动态监测机制,成立监测队伍,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并根据已脱贫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以及致贫主因等进行精准帮扶。要继续落实上级的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重点监测户容易返贫的重难点问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要巩固"输血"成效,还得提高"造血"功能。”陈芝涛建议,要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积极推进就业扶贫,探索推动消费扶贫,组成金融助贫链条,加强宣传并树立脱贫先进典型。还应针对患重大疾病、疑难病的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针对有关对象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同时统筹社会帮扶力量,减轻其医疗负担。

扶持发展农村家禽养殖业

当前,汕头市农村发展家禽养殖业存在着用地难问题。近几年来,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导致狮头鹅养殖量不断减少。在此形势下,如果没有规划新的饲养用地,原有饲养用地将迅速萎缩,对本地狮头鹅养殖产生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优质狮头鹅品种的繁育生产。

澄海区是狮头鹅的养殖、加工、销售集散地,建议市有关部门在养殖用地方面多给予倾斜和扶持。”来自澄海的金绍足代表表示,建议市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上级的扶农政策,加大扶持发展农村家禽养殖业力度,在不改变耕地性质、不影响居民饮用水源、不影响群众日常生活作息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利用乡村池塘周边的农用地或农田来搭建临时工艺生产棚进行养殖作业,同时盘活土地资源,这样将有利于增加农村收入和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

做强做大现代农作物种业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子是现代农业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为此,朱庆炎代表建议,要支持汕头市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汕头种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种保障。

“蔬菜种业是汕头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大的发展优势。”他希望,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推进汕头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朱庆炎建议,政府每年可以安排一定的种子研发专项资金,支持种子企业研发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开展应用和示范推广,从而把种业真正建设成汕头市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个通过审定的新品种,需要几年到十几年时间,需要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科研资金,但可创造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社会效益。”他建议政府设立审定品种的奖补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新优良品种的培育、审定、保护、繁殖、示范、推广等工作。

本报记者 杨舒佳、翁夏、李德鹏、陈欣琪、陈冬琪

新闻推荐

补短板谋划好产业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澄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本报讯(记者周敏)19日,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郑通声带队前往澄海区开展调研,听取澄海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