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宅后“报复性运动”易致骨折 医生建议循序渐进恢复运动量
两位医生一起讨论病人的影像学报告。
医生为骨伤者进行推拿复健。
日前,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接诊了一名初三学生,其被诊断为“运动性骨折”,这对于刚刚分批返校不久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个重要提醒。
专家表示,同学们于疫情期间在家甚少运动,都成了“老胳膊老腿”,一旦突然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性骨折。为避免这类创伤性骨折,恢复运动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通讯员郑瑞年
案例
复课后踢球发生“运动性骨折”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许振凯医师告诉笔者,小佟是金平区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复课的第二天,他就在学校因踢足球摔倒受伤,出现右小腿肿痛伴活动受限,伤后送至医院查X光片显示“右胫腓骨骨折”,医师即予手法整复并右下肢高分子夹板外固定。经处理后病情稳定,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多注意休息、遵医嘱按时服药、敷药即可恢复。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许振凯医生介绍,骨折一般分为创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运动性骨折”属于创伤性骨折,也可以说是“报复性”运动损伤,即因为长时间不运动或运动量较少,突然增加超运动量或短期内增加大量的运动,肌肉耐力超过极限,肌肉协调能力下降,保护能力减弱,使部分肌肉、韧带损伤。
“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长时间未继续保持从前的运动习惯,加之存在久坐不动等不良动作模式,身体运动功能退化,无法跟上大脑中的动力定型,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动作,突然开始运动或者增加运动强度,就很容易导致损伤等意外事故发生。”许振凯说。
通常,发生摔伤后最准确的判定骨折的方法就是前往医院拍摄X光片,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注意观察以下四点,也可进行判断:疼痛,一般都会伴有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按压或者活动骨折部位的时候,疼痛就更加明显;肿胀,受伤部位迅速肿胀,而且肿胀得特别明显;畸形、变形;骨擦音、骨擦感,按压骨折处会有两个断端互相摩擦的声音和感觉。
为了避免运动性骨折的发生,同学们在复课后进行体育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运动姿势是否正确,认真将热身运动做到位,做好运动防护。
建议
久宅在家恢复运动需循序渐进
医生提醒,长时间运动量减少也会使人的心肺功能下降,无论是身体活动能力还是心肺耐力都大不如前,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不运动的人,上几层楼梯都会大口喘气。不仅是少年儿童,疫情期间大部分成人在家同样面临许久不运动、刚出门锻炼容易发生各种“翻车”事故的情况,比如跑步当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或软骨损伤等。
近段时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比往常有明显增多,比如打篮球导致韧带拉伤,长跑导致应力性骨折,跳绳导致滑膜炎、肌腱炎,跳远导致髌骨脱位等,不容忽视。
那么,疫情过后应怎样运动才能避免发生损伤呢?许振凯医生提醒,牢记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唤醒身体需按部就班,逐渐深入。疫情之后的体育锻炼活动,应听从身体的感觉,不能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尤其像马拉松、足球、篮球比赛等极限或者对抗激烈的剧烈运动。
除了备战中考体育的初三同学,其他孩子也应注意,一“放飞”后就“报复性运动”撒欢,容易发生运动性骨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量。可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刚开始时运动时间建议在30—40分钟,低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可适度延长。锻炼一段时间后,根据自身状况可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时间。
医生提醒,由于长时间居家,运动量减少,不论男女老少身体机能都可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备战体育考试的同学如果抱着把前几个月欠下的功课补回来的想法,进行“报复性”锻炼,将适得其反。运动后出现特定部位的明显疼痛,应及时就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柔燕通讯员李凌莹)近期,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在汕头市中小学校全面复课之际,汕头市金平区税务局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