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汕头如何当好奋进者?
汕头打出政策组合拳,多项措施直接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就业者。杨立轩摄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的全国两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描绘蓝图,让使命愈加明晰。
对于正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汕头来说,守好“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凝聚“进”的力量,在不稳定不确定的情况下稳步发展,既是挑战,亦是机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这一特殊之年,面临特殊使命,汕头应如何当好奋进者?
策划:廖奕文
统筹:辛均庆杨可
采写:余丹宋芾张伟炜蔡沚彦
关键词1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全力以赴抓好“六稳”“六保”
翻开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位列2020年工作任务要位。
5月28日,一场由汕头市商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汕头市中心支局、中国银行汕头分行联合举办的金融服务宣讲活动在汕头举办。
在稳企业保就业的背景下,这场汇集“政、汇、银”三方的宣讲会,被视为向市场传递“加大对外贸等领域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的积极信号。
如何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记者留意到,在“保就业”上,汕头已出台2.0版“促进就业九条”新政策,打出“组合拳”;而在“稳企业”上,普惠性贷款贴息政策等金融政策以及20项减税降费帮扶举措也已出台。政策出台之“快”,体现了汕头全力以赴抓好“六稳”“六保”的决心和信心。
“加、减、缓、返、补、帮”组合拳力保就业
在“保就业”上,日前,汕头出台2.0版“促进就业九条”新政策,打出“加、减、缓、返、补、帮”政策组合拳。记者观察到,多项措施直接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就业者,帮助他们有效应对风险、减少负担、提振信心。
其中,“加”是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机构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根据实际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最长3年的担保贷款,按贷款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当年新招用重点扶持对象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下调为20%,在职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10%。
“减”是指减免部分社会保险费,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例如,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新开工的工程建设项目可按国家规定享受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
此外,对“五险一金”、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就业创业补贴允许缓期办理。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援企稳岗返还政策。
发放就业创业补贴,也是其中一项措施。例如,汕头本市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新招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1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也能按规定予以奖补。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保障重点企业尽快达产复工。
发挥金融力量与企业齐心战“疫”
疫情发生后,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许多小微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需要流动资金贷款维持生存周转,部分企业短期内偿贷能力受到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复工复产后,亟须新增信贷资金支持。
对此,汕头金融系统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做好服务保障,用金融力量与企业齐心抗“疫”,彰显出特殊时期汕头政、银、企携手战“疫”的信心和决心。
为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汕头出台普惠性的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按年化1.305%给予贴息,降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根据汕头市金融局数据显示,从2月10日至5月20日,汕头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本市注册的1358家企业法人发放了2033笔人民币贷款,贷款金额约90.8亿元(新增49.73亿元,续贷41.07亿元);外汇贷款31笔,金额合计2235.64万美元(新增1285.64万美元,续贷950万美元);预计累计申请贴息金额约1760万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汕头银保监分局多措积极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保障,精准帮扶受困企业,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渡过难关。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还制定了金融支持汕头综试区建设九项措施,从政策上为加快建设汕头综试区提供金融支持。
汕头银保监分局表示,将继续督促银行机构积极对接财政贴息和人民银行再贷款等优惠政策,此外要加强融资对接,引导银行机构灵活采取线上对接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
“各银行机构,尤其是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资金成本低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汕头市政协委员黄山河认为,汕头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如果扶持的政策没有惠及这些中小企业,势必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黄山河发现仍有不少小微企业无法享受到融资贷款。
今年汕头两会,他提出了《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从多个方面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题,黄山河建议政府、协会、商会等可形成协同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进行担保,以此来获得银行的贷款。
“金融环境考量的是一座城市资金的使用效率,包括整个金融服务业的成熟度,以及企业的融资难度。汕头制造业的发展跟金融是分不开的,目前汕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金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谈及金融扶持,汕头市政协委员余双利也提出了他的见解。
“作为企业,它不是孤立地发展,会受到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产业链金融如果再上一个台阶,应该说它的带动效应会更大。”余双利认为,政府、银行以及龙头企业应共同发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企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需求。
余双利还建议,汕头要打造创投中心,动员社会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创投、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到创新创业当中去。并且他建议要把金融环境的改革作为下一步汕头营商环境改造的一个重点,以解决融资渠道不畅道,中小企业融不到款或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
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事实上,在减税降费上,汕头已有实践——疫情发生后,汕头市税务部门聚焦“四力”要求,从支持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物资保障、公益捐赠、受疫情影响企业以及优化办税服务六个方面推出20项举措,做到“应缓尽缓、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并根据汕头外向型经济特点,细化出台“稳外贸、促发展”八项税收帮扶措施,为抗击疫情、服务企业、助力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例如,此前受疫情影响,汕头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厂招工存在一定困难,2月份在岗人数只有2019年底的30%。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濠江区税务局及时向公司财务人员提供辅导,并落实阶段性减征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费政策。数据显示,汕头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2、3月份减免社保费276万元,减下来的税费用于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扩大招工规模,吸引了潮汕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有效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用工问题。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财务总监刘志华说,比亚迪在汕头濠江落户以来,一直受到税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高效服务。“最近我们收到的5138.4万元留抵退税款,从受理到退税款到账仅用了两个工作日,极大地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的压力,加快了整条产业链的复工复产。”
“企业不需要自己申请,在申报环节就直接享受减免,退费及时,非常方便!”谈及对特殊时期税务部门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有何看法时,全国人大代表、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黄贵松如是说。数据显示,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2-4月享受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和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共计300.6万元。
“疫情当下,税企之间不仅是"亲""清"的征纳关系,更是共克时艰、携手抗"疫"的命运共同体。”潮南区政协委员雷俊杰表示,受疫情影响,企业销售额下降,复工复产情况也不乐观,但汕头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通过税企微信群、电话等多种渠道与企业联系,定点推送税费政策、办税缴费提醒等,让企业在特殊时期也同样感受到了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有温度的服务。
关键词2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指明了方向。
改革,便是路径之一。记者观察到,汕头正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与此同时,以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当好“店小二”深化“放管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城市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过去一年,汕头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立足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连月来,汕头市政务服务满意度并列全省第一,多措并举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升级,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为做到疫情防控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我们立即调整工作方式,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据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快速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窗口,引导各窗口单位优化流程、压缩时限、优先办理、容缺后补。同时,在12345开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诉求热线,及时帮助企业反映租金贵、用工难的诉求,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租金减免、用工服务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仅2月3日至5月31日,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132578人次,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平台咨询办理业务超过2万件,接受企业和群众电话咨询1.8万人次,实现“不见面审批”。
汕头市人大代表陈国翔表示,去年以来,在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上,汕头高度重视,在行动方面举措给力,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认识到营商环境建设仍是汕头的短板之一。”
据悉,在去年汕头两会期间,陈国翔领衔提出的《关于切实做好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议案》,被大会合并为《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发展极的议案》一号议案。而今年的汕头两会上,汕头市工商联合会同样把目光投向了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递交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活特区发展新活力》的议案。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毋庸置疑,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尤其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加催化了数字经济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汕头市目前已形成“产业集聚、应用广泛、创新活跃、配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条。去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些都为汕头发展电商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有序复工,依托互联网的电商企业复工复产优势尤为明显。汕头不少实体企业也纷纷转型向线上发展,谋求出路;商业综合体组建直播团队,为商铺卖货引流;汕头市领导也现身直播间,为汕头产业带“代言”。
汕头市政协委员余双利今年关注的重点是汕头的产业发展,针对汕头跨境电商产业,他认为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宝奥城的作用,应对新冠疫情产品出口受阻的冲击,带动中小企业开拓跨境电商业务。
“一方面,要加快宝奥城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步伐。”余双利建议,可围绕建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园区的目标,加快规划建设周边道路、线下体验和线上下单设施、餐饮酒店、仓储物流服务、文化旅游配套等,把它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另一方面,余双利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企业集聚宝奥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引导跨境云仓如阿里云仓、京东云仓等,入驻产业带,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希望政府在总结2019(首届)汕头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汕头电商博览会,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记者还注意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汕头是广东省面向5G技术物联网应用城市示范点,也是广深之外全省首批三家5G产业园的其中一个示范建设点。对于5G产业发展,余双利建议要做好5G基站布局规划,将基站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基站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并且要统筹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公共设施向5G基站建设无偿开放,协调供电部门为5G基站提供大功率、低价格的用电服务。
针对5G产业园的建设,余双利认为要以汕头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主要依托,充分利用汕头国际马拉松、2021年(汕头)亚青会赛事直播等特定场景,开展5G应用项目,积极支持在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政务,智能交通、自动驾驶、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5G试点应用示范。“要创新并切实兑现人才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家、创业者、社会资本广泛参与5G的建设和应用推广。”余双利表示,5G建设人才必不可少,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引进5G产业人才力度。
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科技攻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每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都是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如何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汕头按照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疫情发生以来,汕头更是积极实施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出台强化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八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发布防治新冠肺炎专项申报指南,组织省、市应急科研攻关、协同遴选防治技术和产品推广项目53项,支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制、发病多样性研究等项目研发,并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攻关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们在高科技防疫产品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在未来的公共卫生管理中,中国和世界需要更多的高科技防疫产品。”汕头政协委员黄山河表示,在此次抗疫过程中,高科技防疫产品不仅在疫情监测、诊断治疗、资源调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恢复经济,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新的动能,因此高科技防疫产品需要形成战略储备,发展高科技产业防疫势在必行。
他提到了汕头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对于发展高科技防疫产业有良好基础和潜力,通过努力可以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目前在高科技防疫产业发展中存在若干重大短板。”黄山河直言,目前相关企业与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信息沟通机制,供需不匹配,企业响应滞后,并且财政对防疫产业的投入不足,汕头没有在整体上形成满足战略储备的生产能力,难以应对未来大规模的防疫斗争的需要。
对此,黄山河提出他的建议,可由市卫健局牵头建立企业与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发布和沟通防疫产品的需求以及疫情发展的预测,帮助企业明确创新的主攻方向,以使企业提前和及时做好技术开发和生产准备。
“有关数据显示,财政投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效率更高,对GDP的拉动作用更大。因此高科技防疫产业有可能成为后疫情时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在高科技防疫产业领域的投资,支持核心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帮助其完善上下游供应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和类别,使得汕头高科技防疫产品不仅能满足此次抗疫需求,也能够形成一定战略储备,以应对新的大规模的疫情发生。
关键词3
脱贫奔康
乡村振兴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疫情的“大考”之下,汕头迎难而上,向决胜脱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创新举、出实招,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输血、造血”并举,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双向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面对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新课题,汕头应如何持续发力,奋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
精准施策,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当前正是杨梅成熟上市的季节,也是潮阳区金灶镇农户们又开始忙碌的时候。近段时间,潮阳区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燕鹏一直尝试直播带货,拓宽杨梅销售渠道,让更多杨梅“走出去”。他们从4月开始对杨梅进行直播,通过积累定向粉丝量,一步一步扩大直播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金灶镇决心借助新媒体平台推介本土农产品,于3月底开始筹备组建主播团队,开设“果香金灶农产品直播间”,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手段,打造金灶镇农产品电商交易、宣传平台,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记者了解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汕头全市上下正紧扣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承上启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
如濠江区扶贫办就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印发《区内脱贫攻坚督导挂钩联系工作方案》,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开展督导工作,查漏补缺,补缺短板,建立资料台账。同时,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
依托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实现贫困户就业创业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汕头市不断壮大扶贫产业规模,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2.26亿元,发展产业项目643个,带动贫困户家庭持续增收。同时,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开设“扶贫工作坊”“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截至目前,超过八成贫困人口已实现返岗就业。
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以“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准属于自己的突破口和脱贫路。2017年下半年,该村在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带动下,以该村党总支为平台,联系企业专门设置的就业帮扶岗位,通过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平均每人月收入达到3000至4000多元,目前已有6户9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前几年,我主要做一些载客、送货之类的零工,养家糊口有点吃力。自从到车间上班后,收入比以前多了,工作也稳定了!”谈及扶贫车间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时,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村民许斯健如是说,目前他一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工作动力更足了。
潮南区红场镇是一个革命老区镇,绿色山林资源和红色革命资源丰富。然而,在和平年代,群山连绵的地理特征却成为制约该镇经济发展的短板。
为破解发展瓶颈,红场镇因地制宜全力发展茶叶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支持下,红场镇茶叶产业通过实施茶叶产业带项目,辖区内的苏林、中村等茶厂为村集体年创收在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800多户,108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受益人口700多人,直接带动每户每人年收益近600元。红场镇出产的茶叶价格也从几年前每市斤50至200元,上升到现在每市斤100至60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才能细水长流。在这方面,汕头将加大统筹力度,健全区(县)产业扶贫规划和项目储备库,规范管理产业扶贫资金绩效水平,加强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富民兴村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产业扶贫辐射范围和帮扶质量。
此外,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挖潜力扩大“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优先贫困户就业工作岗位的数量和质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有,加大公益性岗位或企业帮扶贫困户就业等工作力度,创新捐助扶贫工作岗位的形式,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质量。
然而,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更不是扶贫工作的结束。如何防止返贫、如何及时帮扶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如何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才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题中之义。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题中之义,汕头按照“政府主导,政企合作,贫困户受益”原则,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汕头中心支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贫困人口“防贫保”保险保障,合理有效结合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主要通过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贫困户减轻负担,充分发挥保险作用,提升脱贫质量和巩固脱贫成果,从源头杜绝返贫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蔡僖婕)5月28日下午,市工商联组织召开2020年汕头市非公经济领域助力创文工作推进会,对汕头市非公经济领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