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唱歌缘
1984年作者在汕头市第七中学任教时在班会上表演文艺节目
作者在练歌房练习演唱
作者在《同舟共进》文艺晚会上
生活,离不开音乐。“1234567”几个音符所演绎的神奇旋律何止千万。唱歌可陶冶情操,可排解忧伤,也可传递友谊。我从少年起就与唱歌结缘,一直到如今。
加入文宣队
上世纪60年代,我在汕头市福平路第一小学读书,被选为校文艺宣传队队员。我们经常走上街头演出,也到过工人文化宫献演。那时候我就想,以后是不是可以朝着文艺方面发展呢?唱歌跳舞能给人快乐,也给自己快乐。
这个美丽的梦想到中学时就“熔断”了。我就读的市第三中学有一支文宣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唱跳能力达不到要求,还是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文宣队一直没理睬我。逐渐地,我把唱歌跳舞的爱好隐藏起来,唱歌的爱好只停留在浴室里的哇哇叫和马路上的轻轻哼。
初握麦克风
1992年,我参加市统战系统在市郊举行的活动。晚上,主办方组织大家到卡拉OK厅唱歌。我第一次看到对着银屏上跳跃的字幕,随着伴奏音乐唱歌的形式。我好奇地举手点歌。上台后,手握麦克风,怯生生地唱起《草原之夜》,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想起自己以前是文宣队员,还上台演出过呢,干嘛要紧张呢!我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喉咙也逐渐放开。歌声通过音响设备播出的效果明亮透剔。我顿感自己的嗓音还真不赖,蕴藏在胸腔里二十多年的歌如山泉泻出。一曲唱罢,台下观众击掌叫好。这让我备受鼓舞,那晚,我兴奋地唱了七八支歌。后来,我把此情景写成散文《那一夜的麦克风》,讲述自己唱歌的激动和对音乐的喜爱,文章还在报纸上刊发了。
也许是我平时坚持唱歌,1998年11月,在市委党校第16期中青年干部班的卡拉OK赛中,在有电视台主持人和党校老师当评委的情况下,我以一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赢得评委的青睐,获得第一名。
“侨声”十二年
2001年,经歌友介绍,我加入了汕头市侨联侨声合唱团,不久担任秘书长,后来又任副团长。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合唱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我积极参加团里的排练和演出,先后参加经典曲目《长征组歌》的演出,参加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晚会演出,参加在人民广场迎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也多次参加省“百歌颂中华”汇演。
在侨声合唱团的日子里,有汗水也有收获,有成功更有喜悦。但是也失去我的另外一些爱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012年,我想把业余时间分配给灯谜和画画,便与合唱团辞别。虽然离开了合唱团,我对唱歌的爱好依然沉迷,一有机会就与朋友一起引吭高歌,就去观赏大型音乐会。
登上大舞台
去年9月,有两个歌唱的机会出现在我面前,我立马抓住它。一个是市政协临时要组建合唱团,参加省政协《歌唱祖国》合唱汇演。我报名并通过筛选参加了合唱团的排练,于9月17日晚在广州友谊剧院献演。一个是市政协要搞一场《同舟共进》文艺晚会,负责节目的何老师问我能来不,我高兴地答应了。随即,与三位历任和现任市政协委员,和市几位知名歌手一起排练、录音、走台、彩排,把反映政协委员担当的节目《我们》拿出来。9月15日晚,潮汕体育馆灯火辉煌,约5分钟的节目《我们》演出成功。这可是我“歌唱事业”的一个制高点。没想到退休后还有机会登上大舞台,潇洒唱一回。
回望半个世纪以来,我与“1234567”始终不离不弃。音乐,伴随我从少年走向青年走到晚年,使我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昂首面对,化郁闷为快乐,化消极为积极,在工作岗位上交出一份份自己满意的答卷。哲人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的人生将是一场错误。我很认同这句话,也庆幸自己的人生有音乐相伴。
新闻推荐
创建于1978年的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SIUI”),是一家专业从事医学影像仪器、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研发制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