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甲”走街串巷践行文明 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开展多项公益活动,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给外国友人当翻译
心肺复苏培训
每周五晚上,当游客在小公园游玩时,可见到一群志愿者在街头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活动,传递正能量。小公园是汕头文化旅游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身穿黄马甲的小公园志愿者们每天都会穿梭在骑楼建筑群之中,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及时为有需要的市民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培训心肺复苏 开展应急救援
夏夜的小公园灯光璀璨,周五晚上,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一个特殊的“摊位”吸引了众多散步乘凉的市民。只见“摊位”上摆放着一个模拟人教具,来自市第二人民医院志愿者和小公园志愿者正在向在场的市民游客讲解着什么。
在向围观市民介绍完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后,医生志愿者跪在模拟人前,演示成人心肺复苏的流程。“先生,你怎么了?这位先生昏迷了,麻烦您帮忙拨打120。”志愿者侧趴在模拟人的心脏部位,有节奏地念着“01、02、03……08,心脏呼吸停止,马上进行胸外压……”一番系统演示之后,在场的市民游客跃跃欲试。判断、呼叫、掌握动作、力度、频率,大家认真学习着心肺复苏要领,并向志愿者询问急救方法。
据了解,由金平区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1)党支部等联合举办的“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共聚周五”小公园心肺复苏培训活动,于每周五晚持续开展,旨在提升市民的急救意识,掌握急救方法和技能,守护身边的每个生命。
“这种开放式、常态化的心肺复苏学习,实在太有意义了。”市民周女士参加活动后表示,经常听说有人因为心脏骤停而失去生命,学习心肺复苏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救人一命”。
小公园心肺复苏培训活动是金平区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守护老城,服务游客”项目的进一步工作,也是金平区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一步深化拓展试点工作内容,着力为亚青会做好应急救援保障。
穿梭街区之间
及时提供救助
小公园是汕头八大旅游景点之一,社会关注度高,人流量大,网状分布的大街小巷错综复杂。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惠华告诉记者,小公园是公共场所,在假期不时会出现市民游客意外受伤的事件,志愿者们会及时进行救助。
在今年年初,一名60多岁的老姆经过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时不小心跌倒,额眉处顿时鲜血直流。志愿者李睿毅看到后,急忙扶起老人,并呼喊其他人前来帮忙。志愿者们拿出应急药箱,为摔伤的老姆消毒上药止血,后发现老人的伤口血流不止,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帮助。最后,经过医院医生的救治以及志愿者的协助,为老姆顺利包扎好伤口,及时止血。为此,老姆对志愿者们及时出手相助连声表达感谢。
像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为做好游客的安全保障,小公园志愿者协会自发购买了一台AED除颤仪。在今年5月份经过安装调试后,小公园首个AED智能救护箱正式投入使用,常态化提供应急救援服务。黄惠华表示,协会的志愿者大多都具备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应急救援技能,就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为市民游客提供帮助。目前,协会除了对内举行培训活动,还尝试把应急救援培训从室内“搬到”室外,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其中,让更多人守护身边人的生命健康。
开展文明实践
贴近群众心声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修缮一新的小公园重焕光彩,老城每天都热闹非凡。对于小公园的喜人变化,黄惠华感触良多:“小公园街区现在的变化,也有志愿者们的一份功劳。”她说,志愿队伍从组队时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一百多人,这离不开队员们的坚持。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从最初为市民游客免费提供茶水、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到如今开展免费导游翻译等暖心服务。去年,金平区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获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赛优秀项目奖。
小公园片区范围内有10余个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带热了怀旧“文化游”。去年夏天,来自非洲的德夫妇到汕头做历史课题研究,来到小公园了解汕头历史文化。在小公园游玩时,志愿者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导游、英语翻译、讲解等志愿服务。逛完小公园,德夫妻对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连声称赞道:“Very good!”
除此之外,金平区还以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为主体,以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设立“妇女之家”作为妇女活动阵地。目前,小公园志愿者协会“妇女之家”共有巾帼志愿者68名,场地设有免费茶点区、母婴室、休闲阅读区、旅游咨询导图等,着力为妇女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小公园志愿者还开展了垃圾分类志愿行动,组织志愿者向小公园沿街商铺和游客发出垃圾分类倡议书和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清除小公园核心区各个角落的垃圾杂物等。
新闻推荐
巩固梅溪河升平国考断面达标整治成果 5月升平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
本报讯(记者李德鹏)梅溪河是韩江下游的主要支流,虽然水质一直保持良好,但因流域范围内的大港河、西港河、鮀济河、玉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