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似做戏

潮州日报 2020-05-31 09:25

□陈伟滨

灯谜,作为潮州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深入民间,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顾名思义,灯曾经是谜语首选的传播载体。清代同治年间,大兴(北京)监生陈坤写过《潮州元宵》诗生动描述当时潮州灯谜活动的盛况:“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诗中所用“灯虎”一词,就是指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的谜语。可见,直到清代,花灯悬猜的灯谜活动形式仍然是潮州灯谜活动的形式之一。

灯谜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综合性艺术,灯谜活动场景布置诸如花灯悬猜、布搭谜棚、击鼓导猜、配置谜联等等样式,创意地糅合了花灯、锣鼓乐器、书法、对联等等其他潮汕民俗文化因素,也正显示出潮汕灯谜艺术的民俗文化综合性。每逢节庆假日,潮汕城乡各地开展灯谜活动,不论级别大小,主办方总是郑重其事,要请专人布搭谜棚,大型的谜棚要像做大戏一样搭谜台挂悬布或喷画作为背景,做足工夫,还要布置灯光设备、配置彩篮,谜棚左右两侧悬挂书写好的工整押韵的对联,谜棚前准备好大鼓和鼓槌。悬挂在谜棚上的供群众猜射的谜笺一般由灯谜作者或是请书法好手将灯谜作者的谜号、谜文(谜面)、谜目(猜射范围)书写在各种颜色的长方形纸张或是印制有灯谜组织标识的专用谜纸上。

击鼓导猜这种猜谜形式是潮汕地区现场猜谜活动的特色,沿袭了古代中原文化传统呢。“打鼓师傅工”,现场灯谜活动一般让德高望重之灯谜师长主桴司鼓,由主擂者击鼓三通表示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灯谜活动猜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游戏形式,谜棚脚的猜众报猜谜作,按照主擂者的司鼓引示,依次报出谜号、谜面、谜目、谜底并进行解释。报猜者报出谜号,谜台前的主擂者敲鼓一通;报猜者接着高声报读谜文和谜文和谜底,谜底正确的话主擂者再次敲鼓一通,并请报猜者解析谜底,如报猜解释正确,主擂人击鼓三通并将谜笺和谜赏一并送给猜中灯谜的报猜者;假如报猜者报出的谜底不正确,主擂者则隆鼓或侧敲鼓沿一声示意谜底不正确,需要重新思考再行报猜……有时候主擂者还再在谜棚旁准备一面铜锣,如果报猜者报出谜底并解释正确,三通鼓响,再大声敲一下铜锣。击鼓导猜的形式可以控制灯谜猜射现场秩序,灵活调动活动现场的气氛,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样处理,能让现场其他谜友和群众跟着报猜者对谜文的释读和主擂者司鼓引导,共同学习被猜灯谜作品所包含的灯谜知识,共享猜谜带来的乐趣。敲锣打鼓,大肆渲染,场面何其壮观!突出的表现了潮汕谜人从心理到行动上对灯谜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

2011年中秋,汕头市金平区鮀浦崇德堂、汕头市浮西小学等单位举办盛大的“月明社区”灯谜联欢会,更是创意的推出了讲程式、重礼仪、仿古秀的灯谜大联猜,开猜作品有品种繁多的花色谜,包括“舞狮节目谜”、“故事谜”、“三句半节目谜”、“秀歌谜”、“动作谜”、“实物谜”、“画谜”、“书法谜”、“谜母”等等,互动过程施行古式礼仪——传呼、击鼓导猜、捧桶盘送谜赏、猜众接礼回谢,“看演出,猜灯谜”,进行艺术嫁接,是潮汕灯谜文化的创举,更将社区灯谜文化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充分展示新时期潮汕灯谜文化的艺术风采和实力。

潮汕有句俗语“种田如绣花”。这句俗语传神地形容潮汕农民在耕种田地上花下的心思,种田是辛苦活,只能靠花足心思、下足工夫在有限的田地上耕种,才能确保有更丰厚的收获回报,创造物质财富;这句俗语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潮汕人的刻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行为气质,嫁接到创造精神财富的灯谜文化活动上来,从开展灯谜活动的形式上看,在这里加用一句潮汕人“猜谜似做戏”来形容,实不为过也。

新闻推荐

现场劝导: 注意行车安全 不能冲红灯

地点:海滨东厦路口存在主要问题: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上午7时30分,市领导陈武南来到市区海滨东厦路口参加交通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