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改消费观 商家觅新机

南方日报 2020-05-28 06:24

“五一”期间,汕头商业综合体人气回升。受访者供图

线下实体店也充分运用直播带货。余丹摄

“以前会花钱买一堆新款产品,但自从做了直播后,在购物方面我更追求性价比,会购买一些实用性更强的产品。”汕头“90后”张志聪不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除了让自己变成一名带货主播外,还意外地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念。

当前,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各地复工复产工作陆续推进,全国经济加速回暖复苏。面对普通大众悄然变化的消费观念、水平和习惯,记者日前调查采访了解到,汕头各行各业正积极应对,从中寻觅新的商机。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疫情催生更多

“精研型”消费者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汕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19亿元,同比下降19.5%。受疫情影响,线下零售服装、餐饮、娱乐、教育等行业遭到重创。为了活跃消费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汕头商务部门大力推动一系列“促消费”活动落地,连市领导也加入直播带货。张志聪所在的汕头合胜百货公司在疫情发生后迅速组建起直播团队,助力商家开展直播活动,以减轻疫情影响。

原本在公司企划部工作的张志聪被安排统筹直播团队,他也转型为一名出镜主播,为此还不断学习与直播相关的知识。由于初涉这一领域,张志聪的第一场直播,虽然观看的人多,但转化率不高,这让团队不得不思考新的策略。

“要让消费者愿意在直播过程中为商品买单,这需要我们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们推出的商品一定要物美价廉,而且有质量优势。”张志聪说,为了提高主播带货能力,团队研究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随后针对不同的用户社群进行优化,并且认真布置、装饰了直播间,在正式直播前有针对性地宣传。

多措并举下,直播转化率有所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洞悉消费者心理的张志聪,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被这些消费心理所影响,变得比以前更加理性,在购物时候会考量不同因素。

有专家将这种消费心理称为“精研型”消费——随着互联网日益发达,消费者掌握越来越多信息,在消费决策中关注的因素愈加多元化,除了品牌,消费者从品质、渠道、价格、售后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索,始终在追求“性价比”的平衡。

疫情的发生,催生了更多“精研型消费者”。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甘小姐,近期对此就有明显感受。她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许多家长基本都是参观完后直接付款报名,而现在则会要求先试课再做决定。“与其说"报复性消费",倒不如说"报复性存款",”甘小姐调侃道,“家长们把钱包捂得紧紧的,都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作为一名“精研型”消费者,市民陈小姐坦言,受疫情影响,工作、收入不稳定,这让背负房贷、车贷的她一度喘不过气。“我本来就是一名理性消费者,现在我更加理性,购物一定要买对的、必要的。”陈小姐认为,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会谨慎消费。

健康医疗类

产品服务受欢迎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生活保障和防疫产品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的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零售分别增长0.5%和3.3%,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汕头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记者走访汕头市区多家药店发现,不少药店设有防疫专区,方便市民朋友选购。广东恒青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晓萍告诉记者,近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全市29家门店3—5月的口罩月均销售量在10万只左右;浓度75%的酒精及酒精棉片,月销售均在4000份左右。

“目前处于平稳期,口罩等防疫物品销量虽然比疫情期有所下降,但还是日常防护的必需品。”林晓萍说,随着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消费,口罩在未来或许会成为男女老少随身携带的新单品。

疫情发生后,“免疫力”成为第一竞争力,消费群体对健康安全更加看重。侯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疫情期间全家人的饮食她都非常用心搭配,适当增加了一些营养,如早餐不再是白粥鸡蛋,增加搭配了牛奶蛋白粉;午餐与晚餐都是鱼、肉、菜齐全,也适当地清炖了一些鸡汤参汤给家人喝。

“唯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抵抗病毒。”侯女士说,她还鼓励家人多运动,“不论有没有疫情,身体始终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坚持锻炼,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投入生活、学业、事业等。”

养生的升级带来了市场的增长和升级,与健康养生、医疗相关的各类产品、服务接连出现。记者从汕头银保监分局获悉,2月1日至5月24日,汕头市24家人身保险机构商业医疗承保件数达17.8万件,同比增长26.79%;保费收入7573.87万元,同比增长33.67%。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人寿汕头分公司商业医疗承保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8.57%,部分规模较小的公司同类保费收入同比翻倍增长。

汕头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医疗保险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在银保监会让保险“回归保障”的监管引导下,各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保障型险种已成为共识,保险真正成为普通大众应对风险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意识深入人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众选择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补充自身医疗保障的不足或空白,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宅经济”

倒逼企业加速升级

数据显示,随着网络销售发展加快,汕头第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增幅比1—2月提高2.5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汕头市民群众线上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期间,市民群众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就连办公都可以“宅”在家进行,直接带动了“宅经济”的发展。

据美团外卖数据统计,2月起,汕头整体外卖订单恢复明显,整体订单量是疫情前的1.6倍,5月订单同比增长七成,近八成门店外卖销量高于去年12月水平且持续走高,疫情后外卖订单一路高涨。

美团外卖汕头区域负责人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团外卖在汕头地区累计为餐饮外卖商户投入补贴近千万元,帮助餐饮商户提升线上数字化经营能力,提高订单量,增加收入,汕头地区外卖商户复工比例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发生前水平。

5月初,美团点评集团还联合汕头市商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欢乐鮀城安心消费”2020汕头欢乐购活动,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购买会员补贴、领取满减券等优惠,而对于入驻平台的守法守约优质餐饮外卖商户,美团点评按不低于3%—5%的比例返还外卖佣金,返还的佣金直接打入商户的美团账户,可用于线上营销和流量推广,帮助商户提升单量、增加营收,促进消费复苏。

可以说,“宅经济”在疫情时代迎来了大爆发,同时也倒逼企业加速升级。汕头餐饮品牌虾混负责人陈嘉欢告诉记者,虾混本是做外卖起家的品牌,积累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疫情发生后,虾混两家实体店都取消堂食,只开放外卖,几乎每天都有约100单的订单,弥补了疫情造成的亏损。

疫情期间,虾混开启多重防护措施,所有员工每天佩戴口罩和测量体温并存档;设置隔离区,实施无接触配送;所有店员上岗消毒,佩戴手套清洗食材,做好店内消毒工作。此外,考虑到疫情期间很多外卖都是采取无接触式配送,虾混果断投入人力物力定制加厚夹层铝箔保温袋,每个袋子还加了一条魔术贴,加强保温效果的同时,提高无接触配送服务质量。

“包装升级虽然增加了3倍成本,但我们觉得应该这么做。”陈嘉欢说,细节的改善得到很多顾客真心评价,许多顾客点评说感受到商家“从消费者出发”的真心实意。

旅游市场

乡村游成为特色

此前,疫情让全国文旅产业按下了“暂停键”,长达5天的“五一”假期被视作旅游业复苏的“炼金石”。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五一”期间铁路客流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与疫情发生以来的客流量相比已有明显回升,汕头火车站“五一”假期共发送旅客4.9万人次,到达旅客4.86万人次。潮汕机场“五一”假期客流较往年同样略有减少,但呈现逐步回暖趋势。“五一”期间,潮汕机场共保障航班338班次,运送旅客近4万人次,日均客流量8000人次,与节前相比,客流量增长8%,平均客座率接近70%。

“旅游达人”林琪自上个月开始恢复出行,主要以国内游为主。“我选择出行的地点比较随性,看风景和气候,也会考虑目的地是否为疫情区域。”林琪说,目前国内疫情已有所缓和,但入住酒店和参观景区都要扫健康码,“做好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游客也要积极配合。”

广东乐观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国柱告诉记者,3月底,省文旅厅发文明确全省包括汕头在内的12个地级市有序开放本地旅游业务,虽然乐观国旅推出了一些汕头本地一日游线路,但收效并不明显。

“主要还是市民对集体出游存在心理恐惧,所以当时几个团期基本没有成形。”陈国柱说,进入清明假期,订房需求进一步增大,三天假期的订房量在400套左右,且由于自由行产品的跨区域性不受政策影响,加之高速免费及价格优势,所以更多市民选择自由行出游。

随着四五月份许多酒店、景区恢复正常运营,旅行社自由行产品需求上升,尤其是海岛类的度假酒店,每天预订量在80—100套左右,其他类型的酒店预订也有不少的需求,订票业务也明显提升。陈国柱说,“五一”以来的每个周末有一两个团进行一日游,其中杨梅采摘、葡萄采摘等乡村游成为特色。

此外,省文旅厅在5月下旬开放省内游组团业务,陈国柱认为这对旅游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目前已推出9条省内2—3天旅游线路,收客情况比较理想,说明旅游市场及游客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新闻推荐

卢诗洵在改革中深耕保健食品业,研发产品扬名海内外 勇于开拓,“汕头制造”打入汉城奥运

一九八七年,卢诗洵(右)和广东药物研究所所长翁明翰教授。卢诗洵接受采访陈文兰摄“投稿或提供故事线索,请扫龙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