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分类为“主动”参与 汕头市机关社区学校代表就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表态
本报讯(记者李德鹏)垃圾分类工作看起来事小,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在昨天下午召开的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金平区大华街道、龙湖区金霞街道、濠江区玉新街道、澄海区澄华街道、潮阳区棉北街道、潮南区峡山街道、南澳县后宅镇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别作为物业住宅小区、街道及公共机构的代表作表态发言。各单位机构纷纷表示,将深刻认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汕头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让垃圾分类成为城乡居民的新时尚。
压实物业服务企业主体责任
物业住宅小区是生活垃圾主要的产生场所。市住建局表示,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联动协作、担当作为,全力打好物业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
市住建局将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工作,准确把握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总要求,迅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压实物业服务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日常巡查督导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情况列入物业管理项目检查考核重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倒逼工作落实。
同时,市住建局还要主动加强与城管等部门和属地街居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调度安排,建立健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转运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市的成熟经验和管理办法,探索适合小区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掀起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热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事关城市文明发展。各区县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街道(镇)表示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迅速掀起辖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热潮。
金平区大华街道将组建工作专班,摸细基础数据,分析研判辖区实际,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研究制定出台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夯实社区工作力量,带动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全民共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稳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龙湖区金霞街道将从5月份开始,分三个阶段,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片试点推进,在试点中注意协调理顺住户、物业公司、环卫作业市场化公司、垃圾分类专业化公司、环卫工人等不同主体的关系,探索建立厨余垃圾统一处理,建立垃圾分类有效联动机制。注重发挥“监督员、指导员”作用,加强巡查,及时指导纠错;发挥城管执法人员作用,加大教育处罚力度。
作为省垃圾分类示范街道之一,濠江区玉新街道邀请第三方公司实地调研,赴深圳龙岗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出台“街道示范创建方案”。投入120万元,设置分类垃圾桶230个和智能有奖兑换机1套,搭建标准垃圾分类亭6座,配备专人引导,实现精准分类投放。街道将继续补齐、用好、管好垃圾分类各环节设施设备,完善垃圾转运体系,规划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场、有害垃圾收集点、可回收物收集点和大件垃圾拆解厂等专业场所,实现高效分类收集、日产日清日销。
澄海区澄华街道将逐步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街道、社区两级联动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组织制订相应的垃圾分类技术指引,编制生活垃圾具体分类目录及相关设施配置指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个居民小区、楼盘、大型工业、餐饮企业等具体数量及位置进行全面摸查,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分类标准逐项进行试点,完善回收途径,确保应收尽收。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升级工作,潮阳区棉北街道在辖区内主要路段、主干道设立20多座垃圾分类亭,每个垃圾分类亭设置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张贴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标语。从本月底开始,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办公楼以及辖区内部分机关单位先行试点垃圾分类,在不断完善、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街道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区进行推广,扩大垃圾分类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潮南区峡山街道将合理科学划分片区,实施网格管理制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街道重点工作量化绩效考核内容,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任务清单,建立每月信息研判、通报制度,定期汇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定期评估和排名通报。
南澳县后宅镇将在以南光村、羊屿村为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实现全面推进、全域创建。同时,将垃圾分类与南澳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花园岛、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与乡村振兴、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常态化、长效性机制。健全经费保障制度,持续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倡导社会风尚传播精神文明
作为地方高校和公共机构,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培养人才、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职能。早在2017年,该院积极响应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号召,在市环卫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在该院金园校区设置全市大中专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把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纳入到学院德育课程。
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与汕头市环保人才的需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设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目前含在校生在内已经培养900名环保类人才,培养人才供不应求。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将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全面育人的重要举措,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合理配置分类设施,创新形式开展培训,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新闻推荐
万家灯光小公园亭东海岸大道樟林古港中泰立交桥时代广场城市东区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