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济困 为善最乐

汕头日报 2020-05-09 00:37

由清代状元夏同和题写门额及门联的潮阳棉安善堂

■ 际云 文/图

潮汕善堂的祖堂是和平报德古堂。该堂位于潮阳和平镇新和村,原为蔡谆书斋,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后蔡谆之孙蔡震为报答宋大峰禅师建和平桥之恩德,腾让祖遗书斋改为报德堂。清末民初是善堂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潮阳县城就有十多座善堂,其中存德、棉安、仁济、仁德和济德善堂是较有影响的几座。这些善堂多以扶危济困为宗旨,开展修桥铺路、施棺助葬、恤寡施孤、消防救火、抢救伤亡等慈善事业。

存德善堂由棉城后溪十五社群众于1897年创立,举凡修桥铺路、建设雨亭、设置义冢、施棺助葬、恤寡施孤、消防救火、抢救伤亡、扶危济困等等善事,莫不尽力而为。

棉安善堂创建于1899年。1901年该堂社友赵进华等人到汕头创建存心善堂。1949年前,该堂设有孤儿院一个,义冢5处80亩地,置有救火车2部。同时还开设施粥施茶点多处。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命令破除迷信,善堂也被列入废除之列,当时该堂总理兼存心善堂董事詹天眼闻悉,即召集潮汕一百多家善堂代表大会,列举善堂所做乃有益于社会之事,后得政府批示保留。

仁济善堂创办于1868年,旧址位于城区文光塔之塔馆,故民间俗称“塔馆仁济善堂”。1987年移建于风吹岭路。1949年前,该堂获绅商陈素芳(坚夫)捐助,设置水龙局,配手摇水龙车一部,消防队员150人。哪里失火,就与木坑宫水龙局配合扑救。1918年农历正月初三潮汕地震,棉城死伤百余人,堂友组织救护队三十多人,协助政府处理善后。1937年4月,日机首炸潮阳城内,该堂出动救护队和掩埋队500人,抢救伤员,掩埋死者。1943年闹饥荒,弃童塞途,该堂收养孤儿一百多名。

仁德善堂创建于1876年,原址位于隆津赤产右侧,后又迁至龙井庵。清末民国期间,该堂置有义冢埔十多亩,组建义务武力队,抢险救难,收尸殓骨,收尸数千具,得到时任县长胡公木的表彰。

济德善堂创建于1864年,“惟仁行德,扶危济困”为其宗旨。清同治、光绪年间,设置红路崎施厝围义冢面积约5亩。民国年间,潮阳流行鼠疫、霍乱,受地震、风灾、旱灾等侵袭,该堂施棺殓尸五百多具,赈灾款数百大洋。民国七年县长李鉴渊特赠匾“为善最乐”给该堂留念。

新闻推荐

搭建“一站式”窗口大力推进就业扶贫 潮阳:1.5万贫困人员务工就业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潮阳区多措并举,通过举办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建设扶贫作坊、优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