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籍艺术家吴武彬访谈 艺术视觉语言的探索没有疆界
艺术家简介吴武彬,1954年生于汕头潮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学士毕业,1985年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1991—199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访问学者,1993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殇7 (纸本水性综合材料) 300x150cm 2019年
童年的回忆(铜版美柔汀) 1984年
痕No.4(综合材料) 102x120cm2015年
□ 本报记者 刘文华
4月17日至5月7日,潮籍艺术家吴武彬作品展《穿行》将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出的40件大型综合材料作品,是艺术家近年来在新媒材领域探索的实验成果。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这或许成为“吴武彬开启抽象艺术视觉语言探索新的里程碑”。
吴武彬成长于汕头潮阳,是改革开放后78届美院生。这一批人历经时代淘洗,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了足以让今日的学艺者难以企及的绘画技能——逼真地再现对象已不在话下,而探讨情感如何融汇到艺术规律之中,并在创作中寻找思考的意义与价值,使得这批人迅速成为学院派艺术变革的先锋。吴武彬对抽象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期间,吴武彬以一套铜版美柔汀作品《东方的怀念》,被破格邀请进纽约大学瑞迪教授的工作室。回国后,他又曾以设计师的身份在业界冉冉升起,参与设计施工的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99年获得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嘉奖,并摘取第九届全国美展美术设计作品展览铜奖。
2004年后,吴武彬沉下心来专注于视觉语言的探索。
广州大学城对面的江边画室,听得见白鹭的啼鸣和珠江哗哗的流水声。吴武彬教授每天在这里默默地思考、创作。画幅动辄3米,最大的六七米,几乎占领了整面墙壁。火烤、风吹、墨泼、粉撒、刀刮……任由墨水色浆自然流注,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形成微妙的形态和肌理;纸浆被涂抹在已经层层托裱的画面上,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多层纸本之间的叠加形成了复杂的褶皱,但依然保持着依稀可辨的层次感。
这批作品,源于艺术家对天地间万物的理解。站在这些大型画作面前,感觉很震撼:仿佛看到闪电刹那劈开天际,宇宙间无尽的能量瞬间迸发;扭曲的线条与单纯块面传递出寂静苍茫的思绪,关于欢愉、苦痛和裂痕的生命记忆由此开启,让人陷入对未来和未知的沉思……
关于艺术
记者:1980年大学二年级时,版画《路在我们脚下》刊登于《美术》杂志,34岁当上版画系副主任,留学时铜版画一亮相美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就受到高度评价。您早年是以版画而知名的,本次展出的却是综合材料,为什么会进入新的媒材领域?
吴武彬:油画和综合材料属于世界性的大画种。综合材料和版画都强调痕迹和制作,而且它可以发挥我以往在油画、水墨上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能够获得更大的表达自由和空间。
我在综合材料中常使用黄麻、铁屑、石膏碎……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所有手法都从属于艺术表达的需要。这些画是我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希望能达到返璞归真、自然而然、里外一体。
记者:时至今日,观看和讨论抽象作品,依然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因为在这些画作面前,我们能否获得恰当的方式进入画家的经验?
吴武彬:关于抽象,从书法、中国画和建筑就可看到中国人对此早已有很高的认知,再看今天,大家买衣服、汽车等除了品牌和某些功能性外其实都会作出抽象的审美判断,实际上抽象是最接近于人类的视觉语言的,在我现在看来,抽象和具象都一样,在视觉语言中它们都是一些视觉符号。
遗憾的是当今艺术被过度娱乐化甚至庸俗化了,这对专业精神是一种背离,我认为艺术必须回归本体,回归到对视觉语言的追求和探索上。
记者:这次展览的名称叫“穿行”,在心与物之间穿行,在情感与理性之间穿行,在东西方文明之间穿行。善于穿行是艺术家生命力的一项指征吗?
吴武彬:我们这代人很幸运,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还能到世界各地“穿行”,时代给了我理解世界和生命的机会。生命存在于力量的抗争中,而平衡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条件。其实艺术中的生命力也如此,艺术家必须能感知并处理好作品中各种视觉元素的对抗和协调,才能让艺术作品具有某种生命特质的表现力。
每个艺术家会因个人的性格和经历不同,对生命的感悟和兴趣点有所不同。我更喜欢回到内心深处,那里似乎有一种悠悠天地间无限的孤寂和苍凉之感,尤其在进入创作状态时,这似乎还是一种诱人的审美体验,有一种能把内心最深沉的地方打开的快感。我是一个视觉艺术家,似乎对视觉语言有某些感知,我想尽己之力把上苍赋予我的这点能力体现出来。若有幸能做到,也就不枉此生了。
关于家乡
记者:离开这么多年,走过山山水水,其实与家乡的联结一直都在。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邀为潮阳文化馆美术进修班学生示范素描,为潮阳体育馆、迎宾馆设计壁画……现在会常回来看看吗?
吴武彬:每年清明我都会回来(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例外),这里有我的启蒙老师和亲友,我的作品和追求他们慢慢能认同、能理解。对家乡的感情已经融入血液,我的艺术道路是从这里起步的,记得高考前埋头画素描,画得胡子拉碴都忘记去剃。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特别记忆。
记者:没有记错的话,您的旧居在潮阳棉城教授巷,教授巷里走出的教授长年执教于美术学院,艺术理念影响了一茬茬的美院生,您的家曾经是潮籍求艺学子在省城的中转站、加油站。对有志走美术道路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吴武彬:希望年轻人胸怀要大眼界要高,世界艺术(当然包括中国艺术)的好东西多了,十八般武艺都要涉猎,才能融汇贯通。其次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我们有“一万小时定律”——画一万小时才能算入门。我画画到现在应有几万小时,自觉得还在路上,还要继续画到炉火纯青。这就像打拳一样,一出招已经不用想这是太极拳还是螳螂拳,而是随性而出,随势而变,永远恰到好处,才叫专业境界。还没达到就说是大师,不过是自欺欺人。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汕头4月3日电(记者吴绪山)记者从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4月2日开庭审理一宗涉疫妨害公务犯罪案件并当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