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雨花台所有烈士中唯一的博士 缅怀“革命圣火接引人”许包野

汕头日报 2020-04-04 03:15

澄海冠山许包野烈士陵园

1923年10月10日,许包野在德国与朱德等人合影(后排右四为许包野,前排右四为朱德)

澄海冠山许包野故居

在《学习强国》学习电视台的党史频道上,《永远的丰碑》专门有一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博士党员——许包野》。故事的主人公是从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走出去的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许包野。

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更是以“革命圣火接引人”来介绍许包野。

1990年,澄海冠山为许包野建设纪念陵园,如今许包野烈士陵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澄海一些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许包野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许包野(1900-1935),原名许鸿藻,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人,1900年5月31日出生于泰国华侨家庭,7岁回国,就读于家乡私塾及澄海凤山小学,1915就读澄海中学,是澄海中学第一届学生。1919年上半年,许包野中学毕业,时值五四运动,他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于是年冬毅然投考蔡元培为会长的“华法教育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1920年4月,他辞别故乡,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哲学也学法律。这年冬,他写信给暹罗(泰国)的父亲,告诉法国社会动荡,法郎贬值,生活费用太高,而德国的生活费用较低,科学较发达,打算转到德国留学,要求寄给2000块银元,作为转学的准备。父亲经过设法筹措,满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年,他便从法国转到德国的哥廷根,继续读哲学和军事学。

1923年,许包野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5年6月,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德国。中共旅欧支部立即动员全体党员,全力以赴,组织广大旅欧华人,反对帝国主义镇压中国革命,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许包野响应号召,积极投入运动。他在朱德的带领下,同旅德的中共党员,到一些城市和工业区讲演,组织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举行示威集会。6月18日晚,在柏林陶乐珊中学举行集会时,朱德和许包野等40余名中国留学生被德国当局逮捕。3天后,在德国共产党的营救下,他们全部被释放。不久,许包野被驱逐出德国,来到奥地利的维也纳,继续学哲学。他在德国和奥地利都获得了博士学位。

1926-1931许包野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兼任地方法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共产国际派遣回中国,先后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35年2月许包野在河南开封主持河南省委工作时被捕,随后被杀害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

许包野是雨花台所有烈士中唯一的博士。

许包野烈士的故居位于澄海冠山池圈西路4号,坐西向东。许包野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后便与妻子叶雁蘋失去联系,许包野有一子,7岁时夭折。妻子叶雁蘋孤身一人在家守候许包野回家,五十多年一直渺无音讯。1985年年迈的叶雁蘋向澄海党史部门求助,经多方曲折查找才发现真相。1987年国家民政部批准许包野为革命烈士,此时叶雁蘋也已去世。

许包野的弟弟许依华(许泽藻)也是革命烈士。许依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南昌起义余部到达潮汕,许依华任海澄县工农革命政府副县长。1929年许依华先后在泉州、厦门开展革命活动,曾任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宣传部长、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1932年9月不幸在厦门被捕,获保释后往新加坡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许依华在新加坡参加抗日活动,新加坡当局令其自行离境。翌年随华侨回国抗日服务团回广东,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

根据许包野光辉事迹,徐州工程学院张新科院长创作了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被誉为“当代红岩”。如今小说已被改编成同名话剧,在各地演出。2019年6月28、29日话剧《苍茫大地》在汕头和澄海演出。有关许包野革命事迹的文艺作品还有:话剧《雨花台》、纪录片《致未来书》、电视短片《青春对话·许包野烈士》、广播剧《寻找保尔》、潮剧《许包野》等。

新闻推荐

澄海隆都 为村民送上一缕书香

本报讯(记者林蓁实习生罗桐槟)为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明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3月30日下午,在疫情防控日趋向好的形势下,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