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高新区、团市委帮扶潮南区西湖村,多措并举找出路 适合贫困户的路,才是长远的路
汕头
■扶贫工作队发动村内乡贤翁卫彬先生,无偿捐助1300多万元,建起了4栋38套农民公寓,给贫困户居住。
■抱着小孙女的翁楚卿说,住上三房两厅免费公寓,她感到非常幸福。
■陈桂勇现在养了140多头黑山羊,又在山坡上养了走地鸡,卖鸡肉和鸡蛋增加创收。
■这几年,陈桂勇通过省级专项帮扶资金6万元和小额免息贷款5万元,养黑山羊脱贫。
没房住?村集体的农民公寓免费提供;没生计?扶贫工作队千方百计因人施策引导创业致富;收入少?入股“造血”项目,带来长期分红……在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一个边远的美丽小村庄——“西湖村”,多位贫困户向新快报记者讲述了工作队进驻后的新变化。
据汕头市高新区驻西湖村第一书记王绵和介绍,经过汕头市高新区、团市委近四年的帮扶,贫困户和村集体的收入都增长了好几倍,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4户172人都达到退出标准,2019年西湖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8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龚吉林
创业创收小伙养黑山羊年利润七八万
西湖村位于潮、普、惠三县(区)交界的大南山北麓,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纯农省定贫困村。按照汕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汕头高新区与汕头市团委于2016年4月29日组建驻村工作队,进驻西湖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近4年的王绵和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帮扶的过程中,扶贫工作队特别注重“扶志”,推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出去打工,通过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带动全家脱贫致富。两家帮扶单位还想方设法帮他们联系相关企业,牵线搭桥主动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村里100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已有80多人出去打工,一些妇女则在家里边带孩子边做手工,赚钱帮补家用。
除了打工,扶贫工作队更是绞尽脑汁,利用村里有限的资源,引导贫困户通过创业创收。
日前,新快报记者来到西湖村,在村后山一片开阔的山坡地,贫困户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鲜活场景展现在眼前: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羊棚里,100多头油光发亮的黑山羊正在休息;鱼塘里已被放光水,两辆挖掘机正争分夺秒地挖土,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草地上还有好多走地鸡在欢快地觅食。小农场的主人是一位略显腼腆的帅小伙,他就是贫困户陈桂勇。
在扶贫工作队进驻前,陈桂勇靠打装修零工过日子,上有父亲患病,下有三个幼小的孩子要养育,家里经常入不敷出。陈桂勇说,扶贫工作队了解到他想养黑山羊的想法后,帮助他争取省级专项帮扶资金6万元和小额免息贷款5万元,建设家庭农场。村两委为了支持他,也从租金上给予他最大的优惠,让他可以将项目开展起来。
陈桂勇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他养有140多头走地黑山羊,主要通过现宰现卖的方式销售,农场开辟场地供食客就餐,煮好的羊肉每斤能卖到85元。由于黑山羊营养好、口感佳,这两年卖得很不错,甚至有广州、深圳的食客“食过返寻味”要求寄货。
“真的很感动,这几年大家对我的帮忙挺大的。刚开始养羊时存活率不高,扶贫干部帮我联系正规养殖场,去学防疫技术,如今再无遇到养殖难题。”陈桂勇说。
考虑到养羊的周期较长,需要一年半,他和妻子又在山坡上养了几百只走地鸡,卖鸡肉和鸡蛋创收;他还在农场的入口处开垦了一个约7亩大的鱼塘养鱼。没有请一个工人,陈桂勇和妻子凭自己的汗水和苦心经营,一年下来纯利润就有七八万元,陈桂勇告诉新快报记者。下一步,他还打算把场地整理一下,升级打造成农家乐。
投资养殖贫困户项目分红逐年递增
除了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扶贫工作队还努力为西湖村留下一些长远的“造血”项目。
“这几年来,我们利用省市区三级财政专项资金入股了汕头市协胜养殖有限公司投资的西湖鳄鱼场,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分红。”王绵和告诉新快报记者,几年来,三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约210万元,项目分红也逐年在增加,2017年、2018年的分红分别是9万元、13万元,到了2019年,就有18万元了。去年,每一位贫困户都分到了900元。
新快报记者在这个多达170亩的鳄鱼场看到,这里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养殖池,鳄鱼正在池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养了3万多头的鳄鱼。养大的鳄鱼并非直接屠宰食用,而是跟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用鳄鱼制作高档皮具,产品的附加价值比较高。
农民公寓解决16户贫困户住房难
走进西湖村,记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这里的农民公寓——楠丰楼。
贫困户翁幼奴一家有八口人,老婆翁楚卿因为前几年做了心脏手术,家里负债累累。日前,新快报记者跟随扶贫干部实地走访,看到翁家的新房三房两厅,宽敞明亮。手里抱着小孙女的翁楚卿见到扶贫干部过来,充满感激之情。她跟记者讲述,原来他们家住的房子快塌了,又没有钱建房,幸好有党的好政策,有热心人,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免费公寓,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看到,翁楚卿家里摆满了一箱箱化妆品和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她透露,她的两个儿子通过淘宝售货,一年能赚几万元。丈夫则在石场打零工,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谈起这个公寓,其实大有来历。王绵和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发现村里有些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很差,一些房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有些甚至无房,只能暂时借住在亲戚家。对此,汕头市、潮南区扶贫办高度重视,发动村内乡贤翁卫彬先生,无偿捐助1300多万元,建起了4栋38套农民公寓,装修好给住房困难户居住,起名“楠丰楼”,寄予百年大计、百年树人的期望。公寓分为两种,一种每套128平方米的供家里人口多的贫困户居住,一种每套50平方米的则给孤寡老人居住。目前,这些公寓已解决了16户贫困户的“住房难”问题。
“贫困户住进来并不等于把房子都给他们,他们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产权是村集体所有的。”汕头市团委驻西湖村扶贫干部陈林坤告诉新快报记者,西湖村农民公寓的申请和使用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贫困户申请后还需经过评估和村里代表大会投票通过后才能居住,一旦他们经济条件变好,有能力买房,必须退出,惠及更有需要的人群。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发动乡贤捐建农民公寓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扶贫的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也为村集体留下了集体产权,更节约了国家的帮扶资金。“建设这个农民公寓,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危房改造的难题,也不用向上级申请危房改造帮扶资金了。”王绵和说。
“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贫困户人均收入还不到4000元,去年底已经上升到约1.78万元,以前村集体收入也才五六万元,到年底集体经济收入达17.3万元。”王绵和说,下一步还要继续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长效帮扶措施,确保西湖村所有贫困户实现长久、稳定脱贫。
@
新闻推荐
在湖北老家办完婚礼后新郎主动请战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消杀工作肩虽酸但充满力量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王顼乐摄影报道)“今天6点20起床,7点20吃完早饭,之后就跟着组织去到武汉平安健康体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