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外婆
●魏宇文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会我念这句客家谚语:“外婆三件宝:外孙、鸡嫲和棉袄。”妈妈说:外婆是最疼爱外孙的,平时鸡嫲生的鸡卵,自己舍不得吃,攒起来留给外孙吃。外婆天天盼着外孙来,如果外孙来了,她就能煮鸡卵给外孙吃……在寒冷的冬天,外婆只要有一件御寒的棉袄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在外婆眼里,浓浓的亲情,简单的奢望,知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妈妈的讲述,客家外婆那种朴素的情感,温馨的期许,还有浓浓的爱,早已根植于我幼小的心灵!
然而,我从来没见过外婆。每次看到邻居家小伙伴的外婆来了,拎着大包小包等路来看外孙、外孙女时,我特别羡慕,会情不自禁地跟在后面,挪着小步,一直走到人家的大门口……我经常问妈妈:为何我们就没有外婆来看我们?我们的外婆去了哪里呢?妈妈有时低着头不说话,有时会用其他话语搪塞我。总之就是不愿意告诉我。
随着年龄的长大,妈妈才慢慢告诉我们:我们有外婆,外婆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因病离开了。外婆只给妈妈留下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少女时代的,一张是病重时的。妈妈拿出外婆的照片给我们看,我们都惊呆了:少女时代的外婆非常漂亮,穿着白底蓝碎花旗袍,脚穿黑色布鞋,鹅蛋脸,短发,白皙的皮肤透出青春的质感,花季的年华,20世纪30年代初女学生的典型模样。而病重时的外婆,却带给我们无穷的思念:外婆穿着交襟花布衫,头发下垂,脸带忧伤,满是憔悴,眼睛里却透出对生活无限的渴望……外婆在这张照片背后亲笔给妈妈写下了一句话:“送给我亲爱的妹妹(女儿)——爱你的妈妈”。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妈妈都会流泪,我也会流泪。虽然我从来没见过外婆,但心里一直有外婆的模糊影子。也许是我一直在梦里寻觅着外婆的缘故吧。
为了我梦里的外婆,我曾三次到过外婆故里——汕头市潮阳区的沙垅镇。一次陪妈妈去见表舅,重续兄妹亲情;一次是我去汕头潮阳区井都小学的函授班上课,故地重游;还有一次是去棉城探望表哥表嫂一家,情同手足。每一次到外婆故里,我都会去见见长辈和表哥一家,都能听到长辈们谈论到外婆,听得最多的是形容外婆的这些词语:“聪明伶俐”“善良美丽”“胆识过人”等。据长辈们介绍,外公当年是汕头一所中学的国文教师,外婆则是一墙之隔的女子中学的学生。外公下课后,经常会在一棵大榕树底下等着外婆放学,希望能与外婆见面。其实,那时外婆已经知道自己身患不治之症(肺痨病),故一直拒绝与外公交往。然而,外公的博学多才和温文尔雅却深深吸引着外婆,最重要的是外公的真诚、善良、坚持与耐心打动了外婆,他们终于结为夫妻。后来,当妈妈还不到两岁时,外婆就因病撒手人寰,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外公也漂洋过海去了马来西亚谋生了。幼小的妈妈由太婆和其他叔伯长辈抚养长大。可命运多舛,当妈妈11岁时,太婆又去马来西亚与外公一家团聚了,妈妈就只好独自面对生活:读中学、中专,到大学进修,当教师,然后成家生子。
我难以想象妈妈是如何面对坎坷的人生之路,80多年一直顽强地走过来了。我对妈妈的理解与孝顺也正是从外婆的这两张照片开始的:妈妈的一生太不容易了,没有父母见证她的成长,妈妈必须独自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关口,经历的艰难岁月太漫长了。如今,妈妈的房间里还放着外婆用过的一张梳妆台,据说那是外婆的嫁妆之一,是外婆留下的唯一老物件,妈妈一直视之为珍宝。黄花梨木的材质,做工非常精巧,中间一个四方梳妆镜,旁边有通花木雕镶嵌,雕着梅花、小鸟和各种植物花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可以称得上是木雕的精品。我们小时候对这些花鸟草木的木雕爱不释手,经常拿白纸去临摹,用铅笔把图案先涂在白纸上,在白纸底下垫上两层彩色油光纸,然后用大头针别在白纸四周固定好,用小剪刀将图案的空白处剪掉,拆下来就是精美的剪纸图案了。我觉得这是外婆恩赐给外孙们最好的玩具了。
我的儿子是在外婆的呵护下成长的,特别是我北上求学和读博士期间,外婆都给予外孙无微不至的关爱。我觉得儿子比我幸福多了,他一直不缺外婆的疼爱。而我只能在心里无数遍构思着我外婆的模样,在梦里呼唤着外婆,寻觅外婆的身影,渴望得到外婆的抚摸……
其实我知道,外婆在天堂是一直能看着我们孙辈们健康成长,幸福地生活着的。当她看到我们如此孝顺妈妈,陪伴着妈妈,外婆一定会非常宽慰的。我会继续在梦里寻觅外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受疫情影响,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游客稀少,农产品销售不畅。对此,桥陈村积极组织动员志愿者投身抗疫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