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种时节

汕头日报 2020-03-08 01: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季节、温度、湿度,和风细雨,万物生长。乡土文化教育道理也然。在人的一生中,童蒙时期就是人的生命历程的早春时节,是播种乡土文化知识、打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根基的最好季节。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韩山师范学院卸任后,我基本上就一头栽进指导青年教师做汉语方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方言点调查和少年儿童的方言与乡土文化教育、传承的工作中了。先是跟陈平原教授、黄挺教授一起带领林朝虹等一批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一起编写乡土文化教材——《潮汕文化读本》。为了使《读本》能够真正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又举办了以小学骨干教师为主的“乡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几年下来,终于可以说,《读本》编写和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好评如潮。

趁着这股春风,林朝虹教授和颜桂副教授又根据韩师潮州师范分院有比较强的学前教育系的特点,带头主编起《潮汕童谣绘本》。她们聘请我当这套童谣绘本的主审和绘画指导,所以,我便参加了从选题策划、童谣选定、绘本形式等等冗杂的问题的讨论,在微信上的交流就更多了,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的改正、一幅图的讨论,大到整首童谣的思想内涵的发掘及其教育途径的开发、课程的构建。去年的12月8日,我参加了在韩师潮州师范分院大礼堂举办的幼儿园教师潮汕童谣教学成果交流会,现场观看了幼儿园老师的精彩教学过程。一首短短的童谣,幼教老师不但教会孩子们朗读,还教会她们有旋律感地演唱,还可以当作课间韵律操让孩子们动起来,又可以编成游戏让孩子们一会儿分组、一会儿在一起玩起来了,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有教外孙女读潮语童谣的经历,但最多也就是把音频放出来,打着节拍教读一招而已,真的太死板了。却原来,这幼儿园的教学艺术,也是“壶里乾坤大”哦!

过不久,又参加了汕头特区中心幼儿园与香港幼儿园的潮汕文化教学交流活动。真没想到,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很浓郁的潮汕文化知识环境,并以潮汕文化知识为内容创编了儿歌、童谣等,与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让香港同行也赞不绝口,说对他们的乡土文化教育很有启发。

而据报道,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的澄海樟林人郑雪芸同学,趁着寒假假期,和她的搭档在樟林古色古香的旧书斋里,教起了潮汕童谣《天顶一粒星》。她的课程构建的特色之一就是从“天顶一粒星”引入天文学教学,再从天文学引入乡土历史知识教学。她在书斋的天井里教会孩子们“看星星”,构建了一个“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的真实场景和氛围。然后从星星讲到月亮,从月亮讲到潮汐,从潮汐讲到红头船,一环扣一环。对于生活在樟林古港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天文、乡土历史常识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听起来真的有趣而好懂,于不知不觉间,乡土文化知识的种子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播种下来,等着夏天的成长和秋天的收获。

这样的潮汕乡土文化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常识教育。而这种教育方式,很符合前辈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的“活”的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引起了陈鹤琴先生外孙柯小卫先生的关注,他在1月8日莅汕举办的“活在(教育)当下:唱响潮汕童谣 弘扬潮汕文化”的活动中,介绍了《陈鹤琴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在这次活动上,林朝虹教授也根据陈鹤琴“活”教育的理念,做了《让潮汕童谣“活”起来》的讲座。她们编著《潮汕童谣绘本》的背后,早就有着让童谣“活”起来的构思。另一位主编颜桂老师还把这些设计和构思编写成为《幼儿园潮汕童谣优秀活动设计例》一书。我想,这将会大大促进幼儿园老师的童谣教学。

《潮汕童谣绘本》通过潮汕童谣教育的大量活动实践,充分考虑到生活化、丰富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挑选了实践性较高、材料和资源能在潮汕地区看得到、拿得到、摸得着、玩得起来的有趣味的童谣编进教材,突破以前童谣教学只是教读的瓶颈。《幼儿园潮汕童谣优秀活动设计例》则把每一首童谣后面的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都明明白白地写了出来,让学习者有目的地学习。可以说,通过本书的阅读,幼儿园老师完全有能力构建其有特色的课程,不但把童谣本身教好,还能够通过童谣教学教给学生相关的潮汕文化知识,就像上文所写到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体育锻炼,增长音乐知识,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快乐,从而在幼小的心田播下热爱乡土文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播下爱学习、爱读书、爱劳动的种子。

“播种百谷,济育兆人”(唐·佚名《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迎神》),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但愿风调雨顺,乡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本版配画曾镇悦

新闻推荐

澄海热心企业向湖北献爱心 捐赠20万瓶洗手液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澄海区多家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筹集、生产、捐赠防控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