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深夜直击交警抗疫一线

深圳特区报 2020-02-18 06:23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解树森

广东今年首个寒潮来袭,不少城市一夜进入速冻模式,深圳也经历了断崖式降温。然而,当下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全市48个道路交通防疫检查点上,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寒潮夜里通宵工作严防死守入深的道路关口,他们是城市的“守夜人”。2月17日0-6时,记者走访深圳市3个道路交通检疫点,直击深圳交警抗疫一线。

时间:2月17日零时

地点:惠深沿海高速坝光收费站

记者到达检疫点时,大鹏交警的通宵班开始接班,检疫点24小时三班倒,他们的站岗执勤时间是0-8时。记者了解到,坝光收费站检疫点由葵涌交警中队、南澳交警中队抽调人员共同承担工作,当晚,葵涌交警中队民警杨兢带领6名队员值守。

吃完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汤圆,各就各位。记者看到,当车辆经过收费站驶入广场时,正中间的辅警一会儿把车辆往左侧引,一会儿把车辆往右侧引。记者向前询问,原来,收费站岗亭有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测温、核验申报信息等,如果有问题的会让司机打开双闪,前方分流的辅警就是看着灯光,打着双闪的就引导至复检区域进行处理,没打双闪的就引导车辆驶出检疫点。

由于位于沿海地区,检疫点的阵风十分强大,集装箱简屋的窗户时不时被吹的哐哐响,收费站的雨棚已经在前晚被大风吹掉还没来得及重装。不管下没下雨,执勤的交警会把雨衣的帽子系上,既可以遮挡寒冷,也可以防止不知何时会起的阵风吹掉警帽。

记者看到,6名辅警分在3个岗位,每一个小时一轮换,杨兢则负责处理全面的工作。第一个小时换班后,一名队员想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他拿起鱼罐头,但是由于在风里吹,手指触感已经没那么灵敏,连续两个鱼罐头的拉环都被扯掉。杨兢搓搓手,帮着打开了一个。收费站上车不多,高速公路公司的工作人员突然跑来,说设备出现了问题采集不到过车信息,杨兢马上协调,封锁现有问题车道,重新打开一条车道,他和队员重新归置交通隔离设施,重新设计车辆流线,5分钟就完成了车道的转换。

时间:2月17日3时

地点:长深高速富地岗检疫点

随后,记者驱车前往长深高速富地岗检疫点,首先要出新圩收费站到达惠州境内,再掉头进入新圩收费站往深圳方向,行驶约10公里左右到达检疫点。

3部手机执法终端、5个充电宝,进入检疫点区域先要“深眼”系统识别车牌,看看是否在重点疫情地有过行驶记录。虽然地名里带个“富”字,但是这个检疫点却十分“贫寒”。在车道右边,是一个集装箱简屋,记者走进一看,3把椅子,2张桌子,桌子摆着3个箱子,分别装着宣传单张、矿泉水、饼干。“这是今天才配置好的,之前就是一个简易的帐篷,能勉强挡挡雨,但是挡不了风。”东部高速交警大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林豪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富地岗检疫点所在的路段正处于改扩建路基作业阶段,虽然现在没有施工,但是原有车道一旁都是裸露的土地。顺着交警的简屋往前走,是在土地上排起的一排帐篷,有物资供应的、有晾衣的、有临时休息的,有一种乡间摊档的即视感。“这里的条件相对艰苦一些,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工作,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情。”林豪说。

在富地岗防疫检查点,记者携带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已经低至7.8℃,困、饿、冷是通宵执勤必须面对也必须克服的生理困境。“最难熬的是2点到5点,必须多走一走,才没那么冷,就算什么事没有也不能眯着,非常容易感冒。”林豪说。虽然已经凌晨3点多,但是经过检疫点的车一直没断过。“这里有很多惠州、江西的车过来,尤其是货车,刚刚高速公路又免费了,货车明显比前几天增多了。”

经历过坝光收费站的风吹之后,记者在富地岗已经瑟瑟发抖双腿被吹的发痒,林豪递过来一杯姜汤,虽然已经凉了,但是姜的辛辣还是鼓上来一股火热。林豪今年36岁,从警已经有15年,老婆也是一名警察,有2个孩子。特殊时期,老二放在老家由父母看管,6岁的老大只能天天跟妈妈去单位上班。

时间:2月17日5时

地点:龙华桂香防疫点

离开富地岗,记者驱车前往龙华桂香防疫点,位于龙华桂花路上。这是一条小路,双向单车道,与东莞交界。虽然路窄,但是平时的车并不算少。“白天的时候车流量有七八千,晚上就没有什么车,100辆左右吧。”大浪交警中队民警刘海涛正在带领队员开展防疫检查工作。

虽然车少,但是人不能撤,所有人员都坚守在寒夜里,因为不知道路尽头黑暗处何时会闪出车灯。

寒潮来袭,深圳市48个道路防疫检查点每一个都是一座战斗的堡垒,公安、街道、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汇聚起“三位一体”守护城市的坚实力量,像寒夜里检疫点不灭的灯,也照亮返深人员的回家路。

新闻推荐

春寒来袭,到南半球去寻找夏日

周暖最近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春节出游,很多人都担心天气寒冷,而在地球的南部现在正值夏日,短袖短裤、灿烂的阳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