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多家心理机构紧急成立“抗疫联盟”,为市民支招 调节负面情绪 增强抗疫信心

汕头日报 2020-01-31 02:03

春节假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让市民们不便出门,却每天坐在家里紧盯媒体的实时疫情更新,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会让我们警觉起来,做好个人防护。但过度的焦虑会让个体出现心理问题,而一群人的焦虑甚至会造成群体性的恐慌。那么面对疫情时,身体健康的民众将如何调整心态采取恰当的应对呢?近日,由汕头市多家心理机构紧急联动成立的“汕头心理机构抗疫联盟”向大众提出若干应对疫情焦虑情绪的心理调适建议。

疫情出现 市民难免有焦虑

春节假期期间,记者看到各大商业综合体、网红打卡景点比往常明显冷清,未见人群聚集现象,外出的市民无论大人小孩基本都自觉戴上口罩。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前,一市民拎着一袋潮汕特产经过,市民告诉记者,家里亲戚原本打算从深圳回来过年,一起到小公园转转,吃吃汕头美食,但在这“特殊时期”,亲戚认为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于是毅然取消了行程,只让家里人给寄点特产解解乡愁。

记者看到,在某药店门口排队购买口罩的市民还不时会拿出手机刷新信息,市民林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十分关注疫情进展,从广东省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之后,她就立刻给家人进行科普,并下载了多个新闻客户端,以便了解最新情况,“我感觉自己有点过度焦虑了,担心会变成"强迫症"!”林小姐苦笑着说,身边不少朋友也是睁开眼就开始看新闻,之后一整天就在群里讨论,无形之中又加剧了自己的恐慌情绪。

做足防范 行动上积极应对

疫情出现以来,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心理上也难免会出现焦虑和恐慌。汕头心理机构抗疫联盟心理咨询师马健文介绍称,面对突发疫情时,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市民群众首先要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马健文表示,市民群众要做到正常作息、注意保暖、保证饮食和睡眠,在家进行室内运动和娱乐以确保心情放松,这都有助于提高自体免疫力。如果需要出门的,务必要戴口罩,做到勤洗手、不聚会,这样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疾病防范最忌侥幸心理。

哄抬物价、造谣惑众都是违法行为,如发现应及时举报。不要因为谣言而恐慌,跟着扎堆起哄。马健文说,一座城市的资源调配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农历正月里开门的商家本来较少,物价也会较往常有所上涨。如果家中之前就储备有足量食物,出外大量采购物资,这相当于制造混乱。况且,聚集到人多扎堆的地方,反而会使感染的机率增大。

最为关键的是,市民群众要积极响应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号召和统一安排,了解相关的防疫知识等。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电子版已经发布,市民可以在网上查阅免费阅读。正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避免受不实信息蛊惑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恐惧情绪。而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如“微医”平台。如发现异常,请及时与当地的疾控中心联系。

接纳情绪 转移自身注意力

除了在行动上要积极应对,心理上也要做好自我调整。马健文特别强调称,市民群众要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更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要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目前,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此外,中国疾控中心正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筛选。国家非常重视此次疫情,相信在群策群力之下,一定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如果自己对疫情信息比较焦虑敏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如每两小时关注一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要求自己回归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如运动、娱乐、家务。避免信息过载而带来更强的焦虑。马健文告诉记者,有焦虑、恐惧的情绪是正常现象,要学会接纳这些负面情绪,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认和故意排斥它们。市民可以告诉自己:“我确实有些敏感紧张,不过我可以不要太关注,做点别的会慢慢好起来的。”

马健文表示,转移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如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让自己放松下来。如果看到疫情消息较为紧张时,建议放下手机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可采用“316”法则(详细方法见链接)。每次训练5-15分钟,每天三次,会有效缓解部分焦虑。

平时就容易焦虑或疑病的人群,面对疫情很容易自己对照肺炎的症状进行对号入座,浪费医疗资源。马健文建议,可以先上网络就诊平台问诊,如果医生已排除新型肺炎的可能,却还出现持续的担心,进而出现失眠、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表现,较轻时可自我调整,严重时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若因目前疫情不方便面询,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市民可以拨打汕头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电话(0754-87271333)寻求专业的帮助。

【小贴士】

“361”呼吸法则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按“1—2—3”吸气,约3秒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

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约1秒。

3、呼气,要自然而然地,用约6秒时间缓慢而匀速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在呼吸时可以想象着将紧张徐徐地驱除出来。

本报记者 李德鹏杨舒佳

新闻推荐

汕头荣誉市民、泰国知名潮籍侨领 陈汉士捐赠物资慰问一线医护

本报讯昨天上午,市委统战部(市侨务局)、市外事局以及市泰国归侨联谊会在龙湖宾馆举行转捐活动,把汕头市荣誉市民、泰国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