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是怎样进行的?

汕头日报 2020-01-20 01:39

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等方法进入患者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一种可逆性功能抑制状态。

“起飞”

在临床上,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转变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称为全身麻醉的诱导。以最常用的静脉诱导为例,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护士会在患者的手上或者脚上打个留置针,在同外科医生一起核对了患者的信息后,麻醉诱导开始了。有人将全身麻醉的诱导阶段比喻成飞机的起飞,恰如其分。麻醉医生通过留置针将麻醉药物注射入患者的血管,患者就会慢慢“睡着”,即我们所谓的意识消失。诱导是全身麻醉过程中一段风险较大的时间,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甚至惊险的情况,如血压剧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呼吸道梗阻、呕吐反流、严重支气管痉挛等等。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充分评估,谨慎从事,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悬空”

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进入全身麻醉的维持阶段,此时麻醉医生会根据外科手术进展情况、患者自身耐受力等适当追加麻醉药物,以维持满足手术需要的水平。手术过程中,患者虽然已经“安静地睡着”,但体内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患者的血压、心率都会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降低、减慢;患者的自主呼吸会消失,完全依靠麻醉机帮其“呼吸”,手术刺激会影响其生命体征等等。术中,麻醉医生会一直守护在患者的身边,监测、记录其生命体征,竭尽全力维持其身体状态的平稳。

“降落”

全身麻醉的苏醒是指停用麻醉药到患者完全清醒这一时期。除某些手术要在术后继续一段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外,全身麻醉后的及早苏醒有利于患者重要器官自主调节能力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术后护理。有人将全麻的苏醒比喻成飞机的降落,亦是如此。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适时停止麻醉药,等患者慢慢醒来,呼吸功能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全麻后拔出气管导管也是一具有风险的时刻,麻醉医生此时会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苏醒情况来决定拔管并掌握好指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过程看似平静,其实患者的全身各个系统都经历着不同的挑战,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全麻是可怕的。如果患者术前准备充分,如血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戒烟戒酒等,术前检查完善,麻醉医生可以更完善地评估患者各个系统的状态及代偿能力;再加上术中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共同努力,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人个简介:

徐翔,麻醉学硕士,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头市麻醉学会委员。

新闻推荐

汕头海事局联合市检察院开展春节慰问 走访慰问贫困户

本报讯(记者李伟烽)近日,汕头海事局联合汕头市人民检察院到定点帮扶省定贫困村——金灶镇桥前村开展春节慰问活动,给5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