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春节期间要多做自我调节 谨防“心结”变“心病”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在外学习、工作的人们都会从全国各地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而,有研究显示,春节及节后一段时间内,是一年中心理问题最为集中的高发期,有些“心结”可能会在最喜庆的节日产生。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张强主任表示,春节期间有“心结”要多防范,如无法进行自我调节,要尽早向专业的心理医师求助,莫让“心结”变“心病”。
饮酒应预防急性酒精中毒
春节期间,亲朋团聚免不了要举杯畅饮,然而有些人却在觥筹交错间出现精神障碍。张强主任介绍称,由于长期或大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发生精神症状,被称为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一般来说,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就是常说的“耍酒疯”,张强主任说,春节聚会时喝一两杯酒都是平常的事,但一次性喝下太多酒就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有些人表现得兴奋、言语增多且情绪易激动、失去控制力等,伴有口齿不清、走路不稳,有的急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者还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症状,比如说意识模糊、暴力攻击行为等。
而慢性酒中毒则是由于反复饮酒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患者有对酒的渴求和不断需要饮酒的强迫感,可持续或间断出现,如果停止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戒断症状,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有的会出现错觉、虚构、幻听、幻视、幻触、嫉妒观念、性情急躁等,常伴有四肢末端手、足颤抖。
张强主任建议,春节聚会要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如果出现酒精依赖及因饮酒引起的精神障碍,需要找到专业医生进行系统的戒酒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身心疲惫可导致精神崩溃
不少市民在春节期间计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彻底放松身心。然而,在旅行过程中,如果身体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精神又处于亢奋状态,可能会患上“旅途性精神病”的风险。
据了解,旅途性精神病的发病以长途火车旅行最多,其次也可见于远途航海、跨洲际航空飞行以及长途汽车旅行中。张强主任表示,一般在旅行前仍是正常的状态,在长时间的旅途中突发精神疾病,表现出精神错乱、胡言乱语,甚至伤人自残等症状,那可能是旅途性精神病。而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待在小而挤的空间里,身体过度疲劳、睡眠严重不足、营养过分缺乏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旅途中的人出现情绪焦虑紧张,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发作时,患者常出现精神和行为异常,如无故吵闹、词不达意,还可能出现被害妄想,可能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导致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
“尽管旅途性精神病只是短暂性的精神疾病,平均康复时间为8小时,一般无须特别治疗即可恢复,但仍应注意观察。”张强主任提醒,避免在客流高峰期出远门,尽量结伴同行,提前对旅途做好充分准备。若在长期旅途中感到心情烦躁有异常,需及时求助列车员或周围人群。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被害妄想或有冲动性行为时,必须进行隔离保护。若8小时后,症状仍未消除或缓解,应当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怀
过年期间,在外工作、学习的子孙回到家中,与老年人团圆,家里总会是热热闹闹的。可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节日里老人儿孙绕膝,心情舒畅,可年一过,子孙又各奔前程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家中老人不免会有心情失落的感觉。在节日相聚之后,分离带来的心理落差,伴随着不少空巢老人常年的精神空虚和生活不便,老年人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障碍。
张强主任表示,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要求子女“不远游”,只陪伴在父母身边显得并不现实。春节期间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担心自己年老无人在身边照顾,子女又要离开自己出远门了,或是焦虑影响,显得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加重了。也有表现为睡眠不好、胃口不好、整天郁郁寡欢,情绪低落。
当然,要从根本上缓解空巢家庭的“分离综合征”,最重要还是要“双管齐下”。张强主任指出,首要的是子女需要给予父母多一些关心,要做到“亲人分离,亲情不离”,也就是“常回家看看”,但平时可借助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语音或视频交流。日常嘘寒问暖少不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关怀,父母自然也就心安。当然,空巢老人也要自我调节,力求做到“老有所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人要在节后及时调整自己,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冲淡节后的孤单。
年轻群体做好身心调节
除了空巢老人的心理会有“坐过山车”的情况,青年群体也可能遭遇这种情况。有些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容易放纵自我,打破原先的起居规律,可经过假期后重新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张强主任介绍称,有些人想到过完年后就要上班了,突然感到心神不宁,入睡困难,还经常胡思乱想。特别是节后两三天中感觉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感到厌倦,工作效率降低,还伴有失落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更有甚者会有不明原因的恶心、晕眩、肠胃不适、神经衰弱等反应。这些症状群的出现,就是通常所说的“节后综合征”。
对于节后综合征,张强主任建议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人们重新投入工作时,不必要背上节日的包袱。应在假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睡眠。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积极参加如步行、慢跑、瑜伽或广场舞等有氧运动。假期结束前,预留出时间用来调整身体和心理,尽快从度假模式调回日常状态。恢复工作后,对工作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从简单工作做起,过渡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中。
【名师简介】
张强,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医务科副科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会员,从事精神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23年,擅长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各类神经症治疗及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于2000年及2001年被兼聘为汕头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顾问。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及汕头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及省自然科研基金立项课题,发表论文12篇。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文/摄
新闻推荐
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20年1月19日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决定任命:双德会、李钊为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翁晓阳为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曾锡洪为汕头市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