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汕头市古村落,坚定文化自信

汕头日报 2020-01-20 01:54

“古村落”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活档案”。汕头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古村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7年汕头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涉农社区)建设,古村落的保护进一步迎来保护活化的契机。

汕头濠江区的凤岗村以及澄海区的程洋冈、前美村是汕头市弥足珍贵的三个“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古文化精华。笔者认为,古村落保护的灵魂是文化传承,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保护活化。

三大古村落各具历史文化特色

濠江区凤岗村位于濠江峡湾最宽处,是一个历史悠久、古建筑遗存丰富、古民居保存完整的滨海古渔村。凤岗村依山而建,有的房屋里赫然躺着庞然大石,老屋的墙壁都是用石头混合贝沙灰夯成的,屋子依山而建蔚为壮观;最具特色的还有老村里的红色瓦片石屋屋顶,淡淡的土红色一片连着一片。凤岗村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正月十七凤岗珍珠娘娘庙会是该村重要的民俗活动,村民以“活桌席”奉拜“凤岗妈”(也称“珍珠娘娘”),常常吸引数以万计的香客和游人前来。

澄海区莲下镇程洋冈是韩江三角洲上的千年古港,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重要角色。全乡书斋有31个,蔡氏杏园是程洋冈知名书斋之一。清朝宰相刘墉曾亲笔手书“题襟馆”牌匾挂于书斋门厅正上方。程洋冈中医妇科世家在国内和东南亚很有名,从明代起十六代从未间断,家传秘本传世五百多年。村里古街道多以大商号命名,有永兴街、永和街、顺兴街、新兴街、源兴街等,见证这里作为始于唐朝、盛于宋朝的对外通洋口岸的繁荣。还有特色庙宇,有始建于唐代的凤岭宫,供奉南越王赵佗及孙真人思邈;建于明代成化十三年的丹砂古寺,是粤东少有的集儒、释、道三教合祀古寺;建于明万历丁未年的晏侯庙,供奉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

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因有“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而闻名,是汕头著名侨乡,具有深厚华侨文化底蕴、悠久人文历史。有“网红”摄影绘画打卡点永宁寨、文园小筑等58座潮汕华侨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2017年汕头市第一批96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涉农社区),前美村等古村就已入选。当地政府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和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游美丽新农村,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文化传承是古村落保护的灵魂

不仅以上三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承载着中华古文化精华,汕头还有不少村落也用特殊的文化书写着华夏民族的文明脉络。

一是传承潮汕方言。潮汕话是潮汕文化最具表象化、最具表现力的文化内容,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潮声十五音展示馆”于2018年元旦在澄海区莲华镇古村落隆城乡开馆,成为潮汕村落保护、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旅游新亮点。该馆纪念1919年澄海莲华隆城乡人张世珍根据黄谦《汇音妙语》和谢秀岚《雅俗通十五音》,编制第一本潮汕音字典《潮声十五音》,该字典在潮汕地区乃至潮人聚居的南洋一带广为流传使用,为潮汕方言文化的传承、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非遗保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新保护模式,守护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以“大寮嵌瓷”非遗为本源,成功申请为汕头市“古村落”保护单位,并请专家对“大寮嵌瓷”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使用进行标准化质量认证,以文字形式予以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美丽水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既有的潮汕古文化特色,又有现代人文色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三是特色文化培育。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坚持以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依托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培养一批能力强、口碑好,群众认可的文化人才,加快建设潮乐传承基地、星海学院附中校外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稳定、富含潮汕民间文化特色的新农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汕头市审计局)

新闻推荐

未来三年华能将持续加大在汕投资 以汕头为中心打造广东能源基地

本报讯(记者张明纯)记者从华能南方分公司获悉,2020至2022年,中国华能集团计划持续加大在汕头投资,新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