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客运员的最后一个春运
王海苏以一个标准的军礼,迎接动车进站。
一个扩音器、一个对讲机,陪伴着王海苏的值班时刻。
搀扶行动不便的旅客上动车。
细心为旅客解答问题。
王海苏在站台上引导抵达旅客出站
工作人员送来了快餐,这些简单的饭菜将为客运员们补充能量。
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后,终于有空隙停下来喝口水。
高强度的工作,王海苏有些疲倦。
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
时光飞逝,2020年春运,对于汕头火车站女客运员王海苏来说,这是她铁路生涯最后一个春运。26年来,从小姑娘、大姐姐到阿姨,王海苏铁路生涯故事颇多。春节一过,她就将光荣退休了。即将离别,颇有不舍。
作为汕头火车站资历最老的职工之一,王海苏是26年前汕头站开办客运时的“开站元老”。当年24岁的她从家乡河北石家庄来到汕头,一干就是26个年头。
1月12日下午5时,王海苏准时来到汕头站,与前一班的同事交接,开始了24小时的值班工作。“这是我退休前的倒数第二次值班日。”王海苏说。自从汕头站开通了动车,从普速列车火车站转型为动车和普速结合的火车站后,对火车站职工来说,面对新增了二十多对动车和前所未有的大客流,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成几何级数增加。
刚刚完成了交接班、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从香港西九龙开来的G6389次动车很快就要进站了。王海苏穿戴整齐,提前来到一站台接车。17时36分,G6389次动车缓缓进站,王海苏一个右转身、立正、敬礼,直至动车完全停稳。这个标准化的接车动作,26年来,王海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
“下车的旅客请往前面出站口出站……”随着抵达汕头的旅客步出车厢,王海苏拿起了扩音器,不停地提醒着旅客。送走到达的旅客后,王海苏随即转身回到检票口,这里,数百名旅客正准备检票登上这趟动车前往西九龙方向。“旅客们请注意,已经取了车票的是刷不了身份证的,进站的时候请使用你们的车票……”暖心的王海苏不停地用扩音器提醒着旅客。每一个值班的日子,特别是春运高峰期,为了提醒旅客,王海苏都会喊得喉咙嘶哑。那些润喉的药品,都是她上班必备的东西。
开闸放客了,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太太在家人的陪伴下准备通过检票口。王海苏见状,二话不说,接过轮椅,推着老太太上了站台,一直将老太太送进车厢,直到老太太安顿下来,她才又匆匆赶回检票口。不一会,又有一位外地旅客找到王海苏,诉说自己去南澳旅游时扭伤了脚,行动不便,请求帮助。王海苏马上推来了检票口早已准备好的轮椅,将这名旅客送上了车。王海苏告诉记者,这些旅客都属于“重点旅客”,只要是他们有需要,作为客运员,都必须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即将年满50岁光荣退休的女职工,今年春运是王海苏工作生涯的最后一个春运,但她把“最后一次”当作“第一次”来做,没有丝毫松懈,无论白天黑夜,随处可见她的身影,好像陀螺似的不知疲倦,充满活力。车站的大事小事,只要她在,一切都不是问题。大到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要点和流程,列车到发时刻、候车区域的安排、人工通道的设置,她都会提前设想且安排妥当。只要王海苏上班,朋友圈的“微信运动”,必定达到3万步以上,牢牢占据着排行榜第一名。
王海苏的爱人也在铁路上班,作为铁路人,她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娘家过年了,常年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是她心中最大的愧疚。“退休了,明年就可以回娘家过年了。”王海苏时常这样安慰着自己。
本版图文 本报记者 陈史 袁笙
新闻推荐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李苑通讯员欧展欣)近日,南澳办事处南隆社区网格员黄富新、唐文标和往常一样开展“三小”场所巡查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