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伤害了孩子的视力? 走出误区,培养儿童良好用眼习惯

汕头日报 2020-01-13 01:07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文/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呵护好双眼是全民共同关注的话题。用眼健康对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随着寒假的来临,汕头市各大医院眼科门诊和眼科中心的“问题儿童”却有所增多。

据国家卫健会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上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视光科副主任医师孙丽霞向记者介绍,从近年来的接诊经验来看,儿童近视发病率确有明显增加,而且呈低龄化趋势。

是什么因素导致低龄儿童“小眼镜”增多?孙丽霞解释道,近视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因素有遗传、后天环境、行为习惯和营养因素等。其中,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距离过近,时间过长;不良的读书写字姿势和不良用眼习惯;缺乏充足太阳光线下的室外活动;饮食搭配不均衡;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这些都是形成近视眼的环境因素。”孙丽霞说,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使得孩子视力急剧下降。

屈光不正是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儿童近视、弱视和斜视的最常见原因。孙丽霞说,要了解屈光不正,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正视。正视眼是指当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眼睛放松的情况下,如果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就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前)、远视(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后)和散光(不能聚集于一点)。孙丽霞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出现看黑板、看电视远距离不清楚,需要站得很近才能看清,或者经常歪头看东西,眯着眼睛看事物等情况,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近视。

不少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近视就会十分着急,有的还会落入用眼健康的误区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于市面上打着“预防近视”字样的营养品和眼部治疗仪,孙丽霞提醒家长,目前并没有哪种食品有明确的预防近视的功能,与其花钱购买相关产品,建议平衡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有的孩子出现短暂的视力下降,这样的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近距离用眼过度,调节眼球的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得不到应有的放松痉挛而造成的,孙丽霞说,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只需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改善不良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放松眼睛就可治愈,不需佩戴眼镜。孙丽霞也建议家长,应该定期让孩子做视力检查,如果存在眼球生理结构发生改变的真性近视,如眼轴延长或者眼球弯曲度增大等,则是不可治愈的,这就需要为儿童佩戴眼镜,佩戴OK镜能延缓近视的进展。

健康小贴士

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近视?孙丽霞表示,应以预防为主,平日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用眼习惯,保护视力。

1、多进行日光下的户外活动。每天白天1至2小时户外活动,或每周累计14小时的阳光下户外活动。

2、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至40分钟后,应休息看远处放松眼睛10分钟。

3、避免错误用眼行为。不在走路、玩耍、吃饭、卧床时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不在摇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并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

4、充足优质睡眠和平衡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过度摄入深加工食品和有添加剂的食品。

5、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减轻课外学习负担。

新闻推荐

汕头市2020年春运启幕,铁路、公路、民航迎来出行高峰 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踏上返乡路

春运第一天,汕头站迎来了客流高峰。本报讯(记者蔡晓丹陈史摄影报道)世界上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昨天,2020年春运大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