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为垃圾找到家 践行垃圾分类成为汕头市校园“新风尚”

汕头日报 2020-01-09 02:38

学生们自己做的垃圾分类箱。

垃圾分类是保护美丽家园和美好环境的重要方式,更是全民参与的大事。去年以来,汕头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工作。近日,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广东省第二批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的学校名单中,汕头市外马路第四小学榜上有名。就垃圾分类如何从娃娃抓起,日前,记者走访了汕头市部分学校和幼儿园,了解他们如何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记者在市外马路第四小学看到,操场一角摆放着四个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宣传栏上贴满同学们制作的垃圾分类主题手抄报,副校长冯钿告诉记者,全校都开展了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每班都有一节特殊的综合课,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了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概念。去年9月,市桂花小学举行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之“垃圾分类,绿色环保,资源再生,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回收良好习惯。在市外经贸幼儿园,“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给垃圾找家”等活动已成为每个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有趣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践行环保理念。

为助力汕头市创文工作,市教育局与市城管局联合举办了汕头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公益宣传海报设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994件,通过初审的925件作品上传网络进行投票评选,真正起到“小手拉大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作用,积极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工作。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告别收费站迎来“自由行” 汕头礐石大桥开启“零收费”新时代

“收费站”大字悉数被拆除。拆除“购票车道”等指示牌。工人正在有序拆除相关标志牌。汕头市交通部门等领导干部与收费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