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卡内基梅隆学霸,创下六个语言建模任务世界纪录,循环智能联合创始人 杨植麟用AI赋能企业销售
人物简介杨植麟,循环智能联合创始人,潮创会精英成员。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师从苹果公司人工智能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曾在ICLR、NeurIPS、ICML、ACL、EMNLP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他的研究曾经在半监督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的十余个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世界第一,并同时在所有六个主流语言建模数据集上保持世界纪录,曾获Nvidia先锋研究奖、FacebookParlAI研究奖、Nvidia奖学金和西贝尔奖学金。杨植麟本科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从唐杰教授。他曾效力于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谷歌大脑研究院。
2019年10月,备受瞩目的第五届潮创大会暨2019全球潮人人工智能大会在汕头举行,循环智能联合创始人杨植麟回汕参加活动并接受采访。
杨植麟是潮创会精英成员,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师从苹果公司人工智能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他的研究曾经在半监督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的十余个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世界第一,并同时在所有六个主流语言建模数据集上保持世界纪录,曾获Nvidia先锋研究奖、Facebook ParlAI研究奖、Nvidia奖学金和西贝尔奖学金,赢得了众多的掌声与瞩目。其中,来自家乡汕头的目光更为热烈与关切。
与计算机结缘的超级学霸
起底AI界大咖的经历,大多数都贴有“学霸”的标签,杨植麟也不例外。高中时,杨植麟就读于汕头金山中学。他进入计算机领域颇有传奇色彩,高中期间,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杨植麟被选拔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班,之后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夺得广东赛区一等奖,因此获得清华大学保送生资格。
一开始,杨植麟学的是热能专业。随后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对热能专业的兴趣不大。大二那一年,杨植麟果断更换专业进入计算机系。放弃已有良好基础的热能而选择计算机,杨植麟有着非常理性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这一次转变,为杨植麟的象牙塔生活找到了方向。最初,他利用社交网络提出数据流算法,后来又将这种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转移到医学研究中。在杨植麟看来,只有脚踏实地,不求近功,才能拥有仰望星空的眼界。“如果说最开始的想法是觉得学计算机是一件很酷而且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后来发生的一切都让我觉得转到计算机系是目前为止我生命中最正确和重要的决定。”杨植麟如是说。
在清华园里,杨植麟一直被光环笼罩,他在校期间成绩总保持年级第一,满分通过了所有程序设计课程;他是一位科研达人,二十多篇论文,十多篇一作,Nvidia先锋研究奖、Facebook ParlAI研究奖被他轻松揽下。
同时挑战六个数据集获成功
“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词。在中国,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Transformer XL和XLNet是最近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里最热的话题之一,而它们都是杨植麟、戴自航等人的工作。
2019年6月,CMU与谷歌大脑提出的XLNet在20个任务上超过BERT,并在18个任务上取得当前最佳效果的表现。
杨植麟师从苹果AI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并曾经效力于谷歌大脑研究院和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多位图灵奖得主合作发表论文。近年来,杨植麟以及团队的研究曾经在半监督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的十余个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世界第一,并同时在所有六个主流语言建模数据集上保持世界纪录。
“这六个语言建模数据集有的是长序列,有的是短序列,有的是基于单词的,有的是基于字母的”,杨植麟说,要同时在这六个数据集上取得state-of-the-art的结果比较困难,在他们之前还没有人成功同时挑战六个数据集。
采访中记者获悉,2019年,剑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员Marek Rei更新了2018年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论文发表统计数据,杨植麟连续入选2017、2018年度一作全球排行榜,全球仅有三名学者两年皆入选。
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杨植麟不但是个学霸,更是多才多艺!除了有出色的学业成绩及科研成果,杨植麟还是校园摇滚乐队Splay的创始人,曾晋级清华大学校园歌手大赛原创决赛。这让人深感惊叹:“学霸怎么还有时间去玩乐队?”
实际上,求学过程中,杨植麟并非“书呆子”,无论是高中或是大学,他都会花时间练习打鼓并加入校园乐队,他说,“打鼓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开心时喜欢打鼓,压力大时也会以此减压。”
“该拼的时候要拼,该玩的时候要玩,能尽量花最少的时间,做最有质量的事情”,杨植麟说,不管是学习还是个人兴趣爱好,只要认定了就一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杨植麟眼里,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求学最重要的是多实践,并且多与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体验各种新鲜的事物,拓宽自己的视野。
用人工智能赋能每一次沟通
随着人工智能驱动越来越多的技术发展,AI的可用性也变得更高。杨植麟是循环智能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致力于使用最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解决人类沟通的痛点。具体而言,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赋能企业的销售和客户之间的沟通。该系统能实现客户需求实时响应,多任务同时处理,其响应速度和准确性非人力所能及,这一切将彻底改变销售与客户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为了更智能的服务人类”,杨植麟说,通过人机交互智能,把公司的电话销售先转成文字,或者直接把销售文字利用起来,在上面做一些分析,提升它的销售转化率。也就是说,企业只需一个平台,就能搞定不同轻型应用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将极大提高销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浏览企业官网时,人工智能根据其行为轨迹预测客户的类型、感兴趣的产品、购买的成功率是多少,根据预测结果再触发下一步的交互策略——让销售人员进行电话互动,或者简单的网页聊天即可。
循环智能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与客户智能沟通,还能结合客户的偏好、画像、行为轨迹等来预测客户需求。其中主要的场景大概有三个,首先第一个场景是做销售线索的推荐,可以帮他匹配最好的线索。第二个是做客户画像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的将客户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匹配起来,了解用户的画像之后就可以给他提供分析和建议,推荐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第三个是做全量、全渠道的销售质检。
“我们希望用AI去提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沟通效率”,杨植麟说,沟通有很多种,他们现在专注于企业服务里面的销售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因为在这一块降本增效可能带来价值,而他们的技术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采访手记
积极创业大胆创新
在汕接受采访时,杨植麟不止一次的强调称,年轻人创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选择,再者就是要大胆尝试和深刻思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最重要的问题,另一个是最难的问题”,杨植麟说,当他在实验室时,做的是最难的事情,主要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现在处于创业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市场驱动等发展难题。
与杨植麟交流,总会被他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他本可在海外企业拿着高薪享受生活,却为了成就一番事业白手起家、从头干起。在他的心中,一直坚信:只要是坚持去做对行业有价值的事情,商业回报一定会成功的。
当下,有不少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却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踌躇不前。杨植麟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要敢于去尝试,创业要大胆但不能盲目,但当我们认清了自己的路就要义务反顾的往前冲。
启动创业与成功创业是两个概念。在用激情启动创业后,创业者们就应该思考如何大胆创新,如何取得成功了。正是有了前行的方向,在梦想的引领下,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玉汝于成。
新时代,创新创业者必将有更大作为。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新闻推荐
跳船瞬间。本报讯(记者翁夏通讯员江子波摄影报道)“我是中国海警,我是中国海警!前面船只请立即停船!前面船只请立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