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委书记刘永铭谈落地落实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提高干部执行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重要一员,澄海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使命,在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创优争先、走在前列。”澄海区委书记刘永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澄海将以构建大交通、夯实产业根基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发展硬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增强制度意识、提升干部执行力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在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市委全会明确提出“放权强区”,如何确保区县“接得好、管得住”?“2020年是我们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年。”刘永铭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治理效能,“集中抓审批、专治办事难”,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上找准突破口,通过推进综合窗口服务模式,由“多窗办理”到“一窗办理”,真正压缩行政审批流程、时限,杜绝服务窗口变成“收发室”,真正接好、管好下放的事权,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同时,区领导带头精准走访、有效走访,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实体经济是一域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全会提出支持澄海打造工艺玩具千亿级产业集群,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我们一直在思考,也在行动。”采访中,刘永铭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他带着区里两个相关职能局负责人走访了“伟达智能”,这家企业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却在扩大产能上碰到了用地难题。区委区政府随即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落实发展用地。其实,“伟达智能”面临的难题在澄海并非个例,一次次走访中听到的企业心声,让刘永铭清晰地看到,澄海民营企业依然存在“用地难、用地贵”问题。怎么办?启动建设东方曙光智慧产业园,便是澄海着力推动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下的另一步棋。
“这个产业园占地420亩、总投资25亿元,从实质考察到正式开工只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建成后可入驻300到500家中小企业,解决就业5000到10000人。”对此,刘永铭如数家珍。显然,这一“集约利用土地,提供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升级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产业园发展模式,契合了澄海产业发展的方向。他表示,澄海区此前已由政府投资开工建设占地100亩的岭海工业区通用厂房,将以入驻企业税收和产值等主要指标作为厂房租金或售价扶持的重要依据,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全区产业园区建设,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用地难、办事难”等问题,推动澄海实体经济发展。
“三年来,澄海已投入2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主动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提升城乡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刘永铭表示,澄海紧紧抓住省委“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的大好机遇,全力争取澄海区纳入东南沿海高速铁路规划,推动形成“广汕漳+厦深”沿海高铁双通道,协调推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澄海段、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店市互通立交改造建设,积极配合参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构建连结“双区”、辐射粤东、服务汕北的区域性客运枢纽,多形式织密连结大湾区核心城市区的交通网络。
澄海还以汕头筹办亚青会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更新,加快亚青会示范路段和比赛场馆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凤东路和中山东路东延澄海段、莱美路和安澄公路改造工程等”,刘永铭表示,随着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国省道和乡镇道路改建的推进,澄海将形成内通外联、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刘永铭表示,澄海区委区政府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工作力度,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澄海加快发展,以扎实的工作成绩体现贯彻落实成效。
本报记者 张明纯、陈史、蔡晓丹
新闻推荐
大鹏转诊病人可申请直升机救援 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与东部通用航空公司签订急救合作协议
(记者张妍通讯员欧淑清)昨日,记者从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获悉,该集团3家分院(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南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