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更多跨海通道连接“一湾两岸” ●海湾隧道可望成为全天候过海新通道 ●牛田洋快速通道将构建大汕头湾快速外环线

汕头日报 2020-01-02 01:38

从1995年12月28日汕头海湾大桥建成通车,到1999年2月礐石大桥通车运营,再到2015年1月建成广东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20多年间,汕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取得长足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汕头海湾隧道的建成,可望彻底解决市区南北岸全天候尤其是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的过海交通问题;第4条过海通道牛田洋快速通道,也将构建起中心城区快速外环线……南北岸多条跨江海通道将“并驾齐驱”,让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产业流,更加畅顺无阻地流通。

相继建成三座跨海大桥

跨江海通道是公路的一部分。汕头水网密集,对跨江海通道的需求非常大,但因为桥梁隧道本身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汕头可以通车的桥梁很少,跨江河海的交通方式只能靠轮渡。于199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的海湾大桥,于1999年2月通车的礐石大桥,终结了广东省国道依靠汽车轮渡过海的历史。

海湾大桥、礐石大桥相继建成后,把汕头南北两岸连接了起来。作为打通整个沿海高速公路的一个关键,海湾大桥使汕头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随后通车的礐石大桥使南北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座大桥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史上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海湾大桥是我们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度悬索桥,当时在同类悬索桥中列世界首位,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海湾大桥还创造了我国引进外资建设经营交通基础设施的实例,摸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多方合作建设经营的做法和经验。礐石大桥则是我国第一座钢箱梁与P.C.箱梁混合结构的斜拉桥。

2015年1月,汕头又建成了南澳大桥,这是省内第一条特大跨海大桥。11.08公里的跨度,牵莱芜、接山尾,使制约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迎刃而解。

推进三条跨江海通道建设

近年来,汕头市全力推进另外三条跨江海通道的建设: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和潮汕环线高速公路跨榕江特大桥。

汕头海湾隧道位于汕头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之间汕头内海湾,项目是汕头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的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综合难度最大、抗震烈度最高的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项目全长6680米,隧道长5300米,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双向六车道。经过阶段以来的盾构作业,海底隧道从海床以下13米深的地底,由南向北穿越汕头海湾,环状预制板管片一节节地向深处延伸,单向三车道的壮观格局已初显规模,东、西线隧道已分别掘进2330米、2004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汕头中部打通南北两岸的一个交通要道,同时,能实现全天候的南北两岸交通畅通,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南北交通也不会被阻断。

在建的牛田洋快速通道,是汕头市快速路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头主城区南北两岸第4条跨海通道。项目北联汕昆高速公路、南接汕湛高速公路,联通国道206线、324线以及金凤、金砂西、澄海路等城市主干道。目前,控制性工程牛田洋特大桥长约2公里水上栈桥和7个平台完成施工,项目多个桥梁、互通已全面铺开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的建设,将有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激活榕江两岸土地开发,带动江湾新区起步发展,实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南接潮阳西胪、北连金平鮀莲的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榕江特大桥,南北岸索塔的建设节节推进,已进入上塔柱的施工,计划春节后开始架设钢箱梁,力争在台风季节来之前实现全桥合龙。另外,跨汕头湾新通道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工可已编制完成。

刚过去的2019年,是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年,港口、高速公路、高铁和城市主干道等建设节节推进,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按照省委全会和市委全会的部署,汕头市正不断优化立体化交通联运网络,联通汕潮揭都市圈,对接粤港大湾区,全面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

本报记者 蔡晓丹

新闻推荐

建行汕头分行普惠金融知识,开展新春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营造和谐快乐新年,提升市民对电信诈骗预防意识,防范电信诈骗,保障财产安全,近日,建行汕头分行辖内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