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总投资673亿元、171个重点项目在汕头全域同步启动、竣工、签约
今年,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创历史新高。受访者供图
岁末年终,又是一年的12月28日,汕头市迎来了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计划总投资673亿元的171个项目(不含房地产)在全市各地同步举行启动、竣工、签约仪式,为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支撑。
这171个项目,是汕头市提早谋划一批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高质量重大项目,将推动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力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盘点项目清单,梳理结构特征,可以看出汕头未来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中寻迹汕头新一轮发展路径。
策划:廖奕文
统筹:杨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1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12月28日启动的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总投资132亿元,是启用项目中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汕头至汕尾铁路项目汕头段约48公里,投资约111亿元,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将极大地促进国家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三大经济圈的融合发展。
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总投资约21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强化汕头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金平区启动了第二批市政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对第一批无法实施转入第二批的32处市政道路和新增的43处市政道路及片区进行改造升级,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打通道路微循环;全长18公里的省道237线潮阳贵屿至和平路段改建工程,不仅提升沿线交通能力,也更好地起到联动揭阳普宁的作用;潮南环城公路项目是贯穿峡山西片经济走廊的主干道,其首尾均与国道324线相接,加密内通外联的干线网、基础网。
随着一大批交通项目的开通、动工,将形成服务优质的公共交通网络,对强化汕头与“双区”“双核”交通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加快构建贯通沿海经济带高快速大通道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记者从汕头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汕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创历史新高,1至11月,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6.5亿元,比增41%;全年预计可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4亿元,比增31.3%。汕头连接大湾区、潮汕揭及市域各组团的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正在不断加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为凸显。
2坚守底线精准治理水污染源
在这次竣工、开工的全部项目中,涉及环保元素的项目占了相当的比重,可以看出,坚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汕头落地落实。
总投资约28亿元的澄海区污水处理系统升级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澄海区响应市委、市政府“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奋战300天,坚决打赢农村雨污分流攻坚战”号召,全力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的专项行动,计划到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24个村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从今年9月开始,汕头在全市1157个自然村部署铺开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力争用300天左右时间打通生活污水源头截污“最后一米”。
位于练江边上的潮南区完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干化掺烧首期项目,以及红场大溪治理工程、潮南区中港河清淤美化工程、潮南区秋风水清淤美化工程等项目建设,为练江流域水污染整治打下坚实基础。地处练江北岸的潮阳区则启动鲤鱼陂水谷饶铜盂段治理工程、中港河(潮阳段)治理工程、龟海北干渠(城南街道段)治理工程、贵屿老练江治理工程4个水环境治理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成果。
此外,全市各地开工、竣工一批水利设施工程,扎实推进城乡水利体系建设。
这些项目是汕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前,汕头在全市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找准目标、精准治理水污染源,努力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汕头。
3做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在此次全部项目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产业项目,共55个,总投资365亿元。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是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重要抓手。
民间投资成为实体经济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选址于金平区的汕头天环冷链物流仓储项目,总投资18.09亿元,是乡贤反哺家乡建设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打造成为粤东地区体量大、产业全、管理精、品质强的大型冷链仓储物流商贸企业,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年纳税6000万元以上,并提供上万人次就业机会,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位于保税区的年产30万吨聚苯新材料生产项目首期竣工投产。该项目由星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厂家之一,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一期投资总额5.03亿元,投产后年产约15万吨新型聚苯乙烯,年产值约12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基地之一。项目生产的新材料主要服务保障粤东地区玩具、文具、餐具和日用品行业的生产,有利于相关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由国内一流产业园区运营商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的东方曙光智慧产业园在澄海区开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首期建设2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计划2020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的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产业化(一期)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将建设形成年产高频高速印制板、高性能HDI印制板等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24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在潮阳区签约的潮汕三科农商城项目,是此次全市3个投资超10亿元的签约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集现货批发交易、电子商务、加工配送、仓储物流、进出口贸易、商务配套等为一体辐射粤东乃至全国的大型农商城。
随着这批产业项目的开工、竣工、投产,将进一步夯实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汕头融入“双区”“双核”注入新的动力,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大引擎。
4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谋划和部署一批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验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汕头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着力点。此次集中启动、竣工、签约的171个项目中,民生项目有53个,总投资62亿元。
龙湖区在完成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部署启动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是这53个民生项目中投资的最大额。该区组织61个村(涉农社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建设一体化供水、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村道硬化亮化、卫生站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计划于2020年底完成建设。
华侨试验区在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C组团启动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计划建设小学教学楼3栋、中学教学楼1栋,2021年3月竣工;澄海中学白沙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启动建设,计划2020年8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增加招生规模1500人,解决城区学生增长幅度较大、全区教育规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潮阳区启动中医院易地建设项目,按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800张,设置床位800张,按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潮南区完成成田高级中学中民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该项目由陈钢民先生、马泽琪女士伉俪捐资8000万元并自带团队进行兴建;濠江区完成达濠华侨中学学生宿舍楼及配套设施项目、东湖教育综合服务区、一批公交站(亭)等一批民生工程。
这些项目是汕头市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区域医疗高地等工作的实施载体,将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汕头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就业、扶贫、社保、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工作。通过惠民生促发展,形成凝聚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
新闻推荐
推动创文全域化常态化精细化 汕头市举行创文实地对标创建培训会
本报讯(记者李伟烽)为学习借鉴创文先进城市实地对标创建经验,切实推动汕头市创文工作向全域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