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市外马四小获评第二批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汕头日报 2019-12-30 01:07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学校名单,汕头市外马路第四小学榜上有名。如何着手培养学生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如何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近日,记者来到该校实地走访。

课堂教学多项有机渗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概念。”在汕头市外马路第四小学,副校长冯钿指着操场一角的4个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说,“目前我校每班都有一节特殊的综合课,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

据介绍,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校本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学校通过有趣的游戏,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引导学生正确将垃圾进行分类;三年至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设计成手抄报为更多的同学分享垃圾分类知识。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校在垃圾分类教学中还让学生进行“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记者看到,在操场一侧的宣传栏,张贴着同学们制作的精美手抄报。四年(4)班的吴欣橦在PPT设计中精心制作了《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的课件,内容详实,版式精美,还配以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资料,令人赏心悦目。

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认知

两周前,市外马路第四小学的吴恩苹老师为四年(4)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除了课堂上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上课前,吴老师先布置孩子们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实践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分工合作,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深入社区开展调查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大量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

“我懂得了各种垃圾桶的颜色,红色的是有害垃圾;绿色的是厨余垃圾;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灰色的是其他垃圾。”吴思凝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讲解她收集到的资料。同学们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汇报、展示了活动收获,还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有的还制作环保手工。

多形式开展环保活动

在外马路第四小学的每个教室,各班教室的角落都有两个垃圾桶,一个是收集日常垃圾,另一个是废弃纸张的可回收垃圾收集桶。回溯到5年前,本地一家环保企业来到学校和校方进行合作,通过把各班的废弃纸张收集起来,进行再次利用,做成循环再生练习本。“学生们平时草稿纸用完就会扔掉,有了收集废纸的垃圾桶,他们可以把家里的废纸进行回收,资源再利用。”副校长冯钿说,由此同学们还纷纷把家里的废纸也拿到学校收集,换回循环再生练习本。

据了解,该作业本为“环保护眼本”,通过统一回收学生们用过的作业本、考过的试卷、看过的辅导材料这类废纸,经过分类拣选将其打碎、去色制浆多种工序加工生产出再生纸,再通过专利生产成防近视作业本。

“学生们平时的废纸都是拿来当草稿纸,用完就会扔掉,现在有了收集废纸的垃圾桶,他们可以把家里的废纸进行回收,资源再利用。”副校长冯钿说,去年,学校还引进了“智能分类垃圾回收箱”,同学们丢弃的废纸、塑料瓶就可以依次分类放入智能回收箱。

“怎样给垃圾找一个合适的家?”学校邀请绿衡环保协会来到学校,为师生们讲解主题环保课,让学生们从小培养环保意识,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播放学生自编自演的趣味小品、校园采访等,引导广大师生、家长践行绿色生活,以新的生态理念建设美丽校园,推进创文提质升级。

四年(4)班的吴宇钒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到,“大家一定要垃圾分类,让我们家园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如今在该校,师生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垃圾分类意识蔚然成风,已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新闻推荐

坪山部署春运重点工作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吕晓春通讯员赵磊)12月27日,坪山区召开2020年春运动员部署会,要求相关部门以强化运力保障、安全管理、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