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乡音三十年》经典潮语歌曲演唱会27日晚播出 以歌献礼潮语歌曲30周年
扫一扫二维码看更多内容。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峥嵘岁月。30年前,首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开启了潮语歌曲的新时代,从此,潮语歌曲从无到有,从传统到潮流,从潮汕到全国、到海外,传递乡情乡音,沟通海内外亲朋,成为了一张潮汕文化新名片。
30年来,一批音乐人的坚守和创新让潮语歌曲在旋律、题材上、编曲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传唱不息。这些歌曲属于它出现的那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歌声也曾在它特定的岁月里烙印下的痕迹。《浓情乡音三十年》经典潮语歌曲演唱会,便是以“歌声”来记录潮语歌曲30年的发展和蜕变,感受最温馨的乡音的力量。
30年“浓情乡音”再现经典
浓情乡音30年,载着记忆穿过时空,见证着光荣与梦想。此次演唱会从潮语歌曲诞生以来的经典歌曲中选取20首为代表,用新编、新唱的方式重温这30年来一批经典的优秀曲目、重新认识这30年来一大批优秀的本土音乐人。
演唱会上,从宋亦乐的《苦恋》、方少珊的《彩云飞》,到肖阳的《南山起英歌》、姚驰的《漫画女孩》,再到近些年元朝的《喜珍时》、罗阳阳的《木棉》、余培煌的《情歌》……熟悉的旋律伴随着熟悉的面孔一同出现在舞台上。这些经典作品像是一串打开时间大门的密码,只要唱起其中一句,便可以唤醒我们共同的记忆,让经典的魅力再次绽放。
除此之外,很多近10年的优秀作品此次也在《浓情乡音三十年》的舞台上温情上演,如:《老同学》《潮汕人在广州》《我个尤克里里》《四中巷》《情歌》《月灯谣》等,让我们感受到潮语歌曲也流行。新老潮语歌手再聚首,优秀潮语金曲大荟萃,让观众在这些最为质朴又最为真诚的歌声中,重新感受潮语歌曲独有的感动与美好。
四大板块打造温馨视觉盛宴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潮语歌曲问世以来,潮汕本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潮语歌曲创作者及演唱者。近年来,一批本土年青潮语歌曲创作、演唱者的出现,更是为潮语歌曲乐坛带来一股新风。
为了更好地展现30年潮语歌曲的发展和蜕变,让观众一起回味最初的那份美好,晚会通过“致敬经典”“不忘初心”“新作联唱”和“创新展示”四大板块的划分,多角度、全景式地集中展示潮语歌曲这一独具地方特色文艺新品种,打造一场温馨感人且热情洋溢的视觉盛宴。
“那一夜的月亮,如水弯弯我心惆怅……”一首《那一夜的月亮》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苦恋》唱出率真的感情、《彩云飞》勾起许多人追忆往昔的思乡情怀、《南山起英歌》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豪迈、大气的感觉。此外,歌唱党的主旋律歌曲《党啊,我把你纵情歌唱》和关注地球人类生存问题的大题材之作《同在一个地球》等一首首或抒情或劲爆或缠绵的潮语歌曲回荡在汕头广播电视中心综合剧场上空,观众们都深深沉醉在这美妙的旋律中。
用乡音的力量把潮汕唱响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从1989年到2019年,潮语歌曲走过了30年。30年来,潮语歌曲在变化中发展,也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到目前为止,各种潮语歌曲创作已有几千首之多,其中不乏流行的好作品。
在晚会现场,观众们热情高涨,歌声一落,掌声四起。记者看到,全场座无虚席,一些粉丝还精心准备了荧光屏幕,场面十分热烈。市民蔡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潮语歌曲爱好者,听到这些经典歌曲,内心特别感触,蔡先生希望能多给潮语音乐机会,多设置赛事设立奖项,这样才能出人才、出作品。
“闻乐而来”的年轻人小涵则说,她对潮语歌曲完全是“路转粉”,现在听起来特别亲切。吴先生一家是河北人,尽管听不懂,但他们还是竖起耳朵仔细欣赏:“很好听!”
对于一个文艺品种的形成,30年的时间不算长。回顾潮语歌曲的30年,有第一代音乐人的开拓,有第二代音乐人的耕耘和探索,有新一代音乐人的突破与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这种毅力与坚守,让潮语歌曲、潮汕文化薪火相传、推陈出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十而立,勇往直前。《浓情乡音三十年》经典潮语歌曲演唱会将于12月27日晚八点在汕头电视台第一套、汕头电台音乐广播、汕头橄榄台全媒体同步播出,激情唱响潮语歌曲30年!
采访手记
逐梦前行再出发
汕头是“潮语流行新歌”的摇篮,潮语歌曲,成了潮汕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潮语乐坛的辉煌,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续写的神话。虽然时代已过去,但是我们要弘扬辉煌时期“敢为人先”的精神,拼搏创新,再创辉煌!
亲切的方言,拨动世界潮人的心弦。相比潮语歌曲诞生初期,如今在音乐制作、音乐理念、音乐环境上会更好,不仅制作水平提升了,人们的音乐观念也逐步跟国内国际接轨。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培养更多的潮语音乐爱好者和从业者,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在这样的艺术温床上,相信潮语歌曲的旋律一定能够再次响彻更广阔的天空。
链接
潮语歌曲,一路艰辛一路歌
曾经风靡潮汕大地
1989年,由汕头市委牵头,汕头市广播电视局、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发起了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围绕着潮语歌曲的创作演唱,聚集起了一批有才华的音乐人。中国流行乐坛的大腕、潮籍词曲作家陈小奇、作曲兰斋等,都专门为潮语歌曲谱曲填词,一首首优美的潮语歌曲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断问世。
1990年,潮语歌曲以磁带、MTV等形式在电视、电台中开始与市民见面,甚至还登上了央视的文艺频道。潮语歌曲被海内外观众所认识,《苦恋》《彩云飞》等一批潮语流行歌曲受到市民追捧,响遍大街小巷,开启潮语歌曲的“黄金时代”。随后的几年,《一壶好茶一壶月》《妹妹就像三月花》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潮语歌曲广泛流传,潮语歌曲市场、听众群渐渐形成。
沉寂多年重迎复苏
在红红火火地发展了近十年后,受大环境影响,潮语歌曲在新世纪伊始便进入了低潮期。
尽管潮语歌曲一度沉寂,但林伟文、蒋声欣、刘建辉、李今风、宋亦乐、方少珊等汕头音乐人一直坚守着潮语歌曲的创作、演绎。他们说,潮语歌曲是真真正正在汕头本土生长起来的方言流行歌曲,作为潮汕音乐人,有责任、有使命好好呵护它、发展它。
潮语歌曲是不是真的没人喜欢了?答案并非如此。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歌手投入到潮语歌曲的创作、演绎中,潮语歌曲大有“回潮”之势,杜伟坤、李绪杰、肖阳、元朝、一指团体等潮籍歌手异军突起,《故乡是潮汕》《老同学》《海墘个孥仔》《月灯谣》《一封番批》等潮语歌曲唱遍大江南北。
排行榜引发创作潮
2016年,汕头电台和市音协合办《潮语歌曲排行榜》,让更多音乐人的作品得到展示。听众可以投票从中选出最爱的10首作品,最终前十首将成为年度十大金曲。
排行榜常态化之后,原创音乐作品有了固定的展示舞台,极大地刺激了音乐人创作的积极性,他们纷纷携原创打榜歌曲参与其中,潮语歌曲创作迎来“井喷”阶段。从2016年到2019年,总共收到1000多首作品,为潮语乐坛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本报记者陈文兰文/摄
新闻推荐
扫码回看精彩瞬间12月22日是农历冬至,广东省汕头、东莞、广州黄埔等地马拉松赛事开跑,参赛选手在奔跑中尽情领略南粤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