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份先人骨灰溶碧海 汕头市举行第39次骨灰集体海葬活动
本报讯 (记者周敏)鲜花相伴,汽笛鸣响,伴着和煦的海风,两千余份装着先人骨灰的安乐盒通过“礼赞生命传送门”缓缓沉入到大海之中,溶存碧波,让思念永存。12月20日,由市民政局、文明办、自然资源局、农村农业局联合主办的汕头市第39次“让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在汕头妈屿外海域举行,本次骨灰海葬继续实行全免费,300余名群众参加了海上追思活动。
近年来,汕头市积极倡导绿色生态殡葬理念,大力推行骨灰海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破除丧葬陋俗,助推全市创文大局。至目前,汕头市已连续22年成功举办了39次市级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全市累计已有12余万份骨灰溶存碧海。海葬已成为汕头殡葬改革的重要品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市民政部门呼吁,请广大市民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用文明节俭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提倡节地生态葬法,采取骨灰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不乱埋乱葬和老坟新修,积极配合政府开展“三道两区”等区域占地毁林造坟清理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更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改变传统祭扫习惯,实行文明祭扫,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故人,主动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让爱与文明在心中传承。不在公墓、殡仪馆以及林区等禁火区域焚烧锡箔、香烛,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实地实物祭扫转变为以精神传承为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18日下午2时多,一名50多岁的老汉在广场渡轮航行途中突然跳海轻生,渡轮员工见状立即下海施救,把...